【编者按】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渤海之滨,天津的兴起离不开盐渔文化,而塘沽、汉沽恰为天津盐渔文化之滥觞,始建于925年的“芦台场”即今汉沽盐场,所产盐称为“芦台玉砂”,更是作为明清两代贡盐而名闻遐迩。恰逢《天津日报》周末文丛正在连载汉沽作协副主席、《蓟运河》杂志副主编王雅鸣先生的作品《汉沽盐渔文化》,在征得王雅鸣先生同意后,本号特转载于此,供对天津历史文化尤其是对天津盐渔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津沽记忆博物馆素以“追寻先辈的生活足迹,守护远去的津沽记忆”为愿景。王雅鸣先生惠赐“一种精神与民俗的怀想和追忆”的大作《大神堂往事》,正在本号连载,敬请关注。
——馆长 齐惠敏
【作者寄语】津沽记忆博物馆,以钩沉历史为己任,传承传统文化,展望美好未来,功德无量,是洞见津沽民俗传统文化的一个平台和窗口。 汉沽作协副主席、《蓟运河》副主编
王雅鸣
由于汉沽地处唐山与塘沽交界,汉沽许多人的父辈均是从山东、江浙一带移民过来的,语言上深受冀鲁官话的影响。特别是语言发音上,与天津市区的话有较大出入。不但不哏,还土里土气。久而久之,有些人称汉沽人说话为老坦儿,汉沽人则自诩为“蚶子味”,许多人也感同身受。如汉沽人去外地,相互张口一打招呼,有人就会武断地说:“你是唐山人吧?” 李铁利先生授权作品 总结起来,汉沽土语可分七八种类型;一是借代身体。大拇手丫子(拇指)、耳蚕(耳屎)、妈妈(乳房)等。二是称谓。家喽(妻子)、小坤子(小姑娘)、讨克郎(好招事惹祸的人)等。三是时间。老起根儿(从前或一开始)、晌火歪(中午)、底天(第二天)等。四是动作。吃妈妈(吃母乳)、麻根(打听)、样可(仔细观察)等。五是性状。四至(整洁舒适)、齐大乎的(形容许多人一起行动)、甜乎人儿(给人增加喜悦)等。仔细品味这些淳厚、朴素、可爱的土语,可以感受到汉沽原住族人的独特的语言习惯,是民情风俗的集中反映,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遗存,应该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整理。
下面的桥段,多少年来经常在汉沽的街头里巷上演,且长盛不衰: 甲:嘎且? 乙:呱啦呱啦!买点就带。 甲:咋不穿棉脑?都冻得流脓带了!多拿咋。 乙:想扎估扎估呢! 没那腰力。 甲:净裂蛋!就你这个业障疙瘩…… 以上的土话,如不是六七十岁在汉沽长期居住的人,是很难破译的。试译如下: 甲:干啥去? 乙:转一转!买点菜。 甲:咋不穿棉袄?都冻得流鼻涕了!多脏。 乙:想打扮打扮呢。 没钱啊! 甲:净说谎!就你个孤儿…… 俗话说:“暖靠棉,味靠盐”。说到这个“嘎”字,如果单从字义来讲,根本理解不了它的确切含义,但这一个字,又是多么形象、生动、凝炼!它代替了五个字“干什么去”?仅这一点,就为祖国语言节省了多少字符啊!从这个层面上,反映出汉沽地区丰富而独特的语言特色。如想听懂它,就要结合语境、结合其事件及所处环境来解读与诠释。如:汉沽人管棉袄叫棉脑,管地面叫九地,管列宁叫涅宁,说不讲卫生是榔柯或拿咋……虽说有些语句一时很难让人理解,但汉沽语言的精粹却令人拍案叫绝。如棉袄,汉沽人说棉脑。在字典中,“脑”字的义项之一是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从这个层面说,棉袄暖和的程度可见一斑,汉沽人对事物高度提纯和概括的能力当刮目相看。 李铁利先生授权作品 斗转星移,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外来建设者的加入,传统的汉沽话已逐渐被普通话所代替,旧时那种土得掉渣的“蚶子调”或汉沽话早已成为过去式。
作者简介王雅鸣先生,汉沽作家协会副主席、《蓟运河》杂志副主编,主任记者。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全国、省、市级报刊杂志,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等各类文学作品百余万字,60余次获全国及省、市级各类奖项,多篇作品被收入各类文集。2016年享受滨海新区文艺人才成长政策支持,举办王雅鸣作品研讨会。出版作品集《黑海滩》(1998年)、《蝉蜕人生》(2007年)、《拯救爱情》(2008年)、《归去来兮》(2012年)、《荒海》(2017年)等。《汉沽盐渔文化》系列散文正在天津日报满庭芳“周末文丛”连载。
王雅鸣先生《汉沽盐渔文化》系列文章连载 王雅鸣先生《大神堂往事》系列文章连载
优惠活动:关注即享6折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