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你听说过“四块板”吗?
这是一种城市道路的名称,指的就是通过3条绿化隔离带,把道路双方向明确划分成4个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区的做法。
这种道路曾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非常流行,能够在保障自行车安全的同时,美化城市空间,对于当时的“自行车王国”来说是非常理想的道路规划理念。但是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多,城市开始以满足小汽车的通行需求为首要任务,绿化隔离带一度被认为是对道路空间的浪费。“四块板”也渐渐淡出城市规划,“沦落”为高速道路和郊区干道的首选。
但是像生态城这样一个充满创新、探索的区域,却也在规划初始就明确了要采取“四块板”横断面设计模式。
生态城主干道路断面示意图
Q2 生态城为什么要坚定地选择这种已经“过时”的道路理念呢?
答案很简单——这样的道路能够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道的独立空间,给予绿色交通充分的优先通行权,是生态城“绿色交通优先”理念得以落地的的重要途径。
按照该理念,生态城规划的人行步道和小区绿道密度为9.4千米/平方千米,远远大于机动车4.3千米/平方千米的道路网密度,重要程度可见一斑。目前,建成区范围内的慢行系统已将居住社区、商业设施、景观开敞空间等城市功能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了遍布全城的慢行网络,能够实现“骑遍全城不出公园”,有效提升了城市活力。
为了让这样的慢行系统更好地发挥价值,创造更好的“慢行体验”,生态城还做到了这些细节:
绿道系统普遍设置阻车桩,能够把机动车彻底“挡”在绿道之外。
在绿道与马路的交叉点,进行无障碍化处理,使老年人、推婴儿车的父母和坐轮椅的人士都能方便出行,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为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在市政道路交叉口设置过街安全岛。中国2012年颁布的设计规范中要求,行人过街距离超过16米就应设置过街安全岛,而生态城早在2009年就做出了形式、尺寸都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交通设施,不得不给理念领先的生态城“点赞”。
在十年前,很多城市还在提倡修宽马路、建设快速路的时代,生态城坚持使用看似“倒退”的道路规划,其实是很有远见的做法和有效实践。
如今,这种“窄路密网、慢行优先”的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肯定和推广——在天津市2018年城乡规划工作要点中提到,要推广窄路密网,优化慢行系统和街道空间,提升城市活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也指出,将按照“窄路密网小街区、慢行优先”的理念布局道路网络,提高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构建“公交+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模式。
内容来源:《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样本——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