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半岛观邸宜禾第15盘

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查看: 37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富文蘅:艺术般的民间小吃 之三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355

帖子

14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00:26:53 | 只看该作者 |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

富文蘅女士1921年生于天津,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旧县暑小学教导主任,退休后撰写、采写了大量天津民俗民风的作品。天津师范大学高其珍教授赞誉其“虽为女性,性格却富有男子气概”。

2017年8月24日,我从王和平先生处得到一些富文蘅女士的作品和手稿,包括《天津最早的女子学堂》、《日帝侵华在津暴行》、《西南城角旧貌》、《细雨沾裳》、《艺术般的民间小吃》、《三百六十行中消失了的行业》等,富老整理的杨淑贤女士口述《回忆邓颖超姑姑》和高松坡先生口述《外科名医高憩云》等文稿,看着富文蘅女士的作品和笔迹,我被老人家对家乡的热爱、对文化传承的自觉深深打动!

我愿意循着前辈的足迹,接过富文蘅女士的接力棒,继续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而努力。

我们将重新整理富文蘅女士的作品,陆续在本号发布,并将作为《津沽记忆丛书》的一种编校、刊印。


津沽记忆博物馆 齐惠敏




附:我怎样写《艺术般的民间小吃》《艺术般的民间小吃》 (以下简称《小吃》)是1987年刚参加写作班时,根据老师要求按回忆录体裁写文章时写的,本人自思无革命经历可写,但对天津过去的习俗比较熟悉,因考虑一组文章,总起来题为《说说老天津》,内容包括七八个小题,每题专指一种事或物,不谈其它。《小吃》是其中一个最后写的,88年才写成。

《小吃》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幼年生活中的见闻,上小学时,于放学途中,常买些小吃,对之颇有兴趣,过去无意识的接触,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写来全凭回忆,拟稿的思考过程,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提一提:

《写作讲授提纲》中指出:写一篇文章,起码要符合“真实”、“集中”、“具体”、“有个人感受”几个原则,我认为《小吃》恰是儿时所见真人真事,在这千八百字的小文中只谈小吃,不谈其他,单单生动形象地写小吃,表现方法是夹叙夹议,有赞美、有惋惜,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的感情。

《小吃》所表现的主题非常单纯、明确,但这篇文章最大的缺点就在于立意没有深度,没有曲折,不象《帆》那样,托物寓意,含蓄而又耐人寻味。

《小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值得提的有四个:

1层次内在的逻辑性

初稿,在刚刚回忆到糖墩这个食品后,提笔就写,写完一看觉得光秃秃,孤零零,又随手添上了豌豆黄饼和鸭子白糖。经过高老师修改建议,把次序完全颠倒过来,这样在谋篇布局上就大不一烂,按着叙述顺序读来,豌豆黄饼好吃又好看,鸭子白糖好吃好看还好玩,已经能够吸引人的了,而后面就更一步比一步刻画入微,引人入胜,使人垂涎欲滴,远远比初稿大头小尾巴带劲,这样一改体现了文章层次的内在逻辑性。

2层次外的鲜明性

文章开门见山,用一个小自然段做开场白,交待了小吃流行的时间、地点和归宿,之后,用三个小标题统率三个结构段,尽管文章叙述语言很多,而每段的段落大意,只用小标题就可以概括,而标题中的修饰语就是段落内容的重点,由此可见层次的外在特征也是鲜明的。

3开头结尾相互呼应

开头说小吃失传了,十分可惜。结尾是衔接着第三段高度赞美小吃,几乎是同时,急转直下,说小吃虽然是艺术,终因做着费事,吃着不痛快,尤其无利可图,手工业产品唯一出路只能是停产绝迹,这样呼应前文,显得严谨。

4细致描摩静物动写

《小吃》在表现方法上用了大量夸张词语,作了细致描写,重点放在最后一段,在执笔时,考虑单纯形容小吃好吃好看,未免单调干瘪,思忖之后,就把“静物”按制作过程写成动态。这样写来,不仅小吃形美,也使制作小吃的人亲切可爱了。不是给小吃照相片,而是给小吃制作拍彩色录像,变单调为丰满。每当一件艺术品小吃制成换来幼童的欢呼雀跃,物美与人美交融一起,画面就立起来了。比如:写“糖墩”时,分出三个不同时代的代表作品,各具特点,倘若都用同样比重描写,就显得浪费笔墨,反而乏味。所以写丁少爷的糖墩,只写蘸的糖薄、脆、不返砂、不沾牙等特点,而写文师傅的糖墩,则写全家总动员,分工合作的详细情景。让读者仿佛和作者一道站在旁边参观了制作的全过程。至于盒式糖墩只轻描淡写寥寥数语,做个陪衬罢了。这样写的意图是让文似画,让画立起,读来如见,不知拙手笨笔能否产生如此效果。

小小吃食,浪费这么多词和语,夸食品,也夸小贩,陪衬上小买主的欢呼,男女仆人排队,无非是说“小吃”好,这是作者对“小吃”的情意,是带着感情回忆它。八十年代机械生产新式糖果小吃品种繁多,顾客可以大饱口福,然而街头巷尾手工操作的零食也另有情趣,作者偏爱二十年代的小吃,如今爱而不得,只有惋惜,别无他方,写文怀念而已!

89年春写,89年冬重抄





【相关文章阅读】

富文蘅:艺术般的民间小吃之一

富文蘅:艺术般的民间小吃之二

富文蘅:《西南城角旧貌》总目录

【更多精品文章阅读】

《沽水流霞》总目录及序跋

《大神堂往事》总目录

《汉沽盐渔文化》总目录

《渔家号子》总目录

《神堂记忆》总目录

《西南城角旧貌》总目录

【特稿】纪念周汝昌先生百年诞辰 总目录

作者简介

富文蘅,1921年出生于天津,1981年退休,退休前为旧县署小学教导主任,1987年成为天津市第一批老年大学写作班学员,致力于天津民俗民风的写作,想把天津老城区的遗迹记下来留给后人,著有《天津最早的女子学堂》、《西南角旧貌》、《老城区的学校》等文章,作品发表于《天津老年时报》、《南开春秋》、《老城以往》等多家报刊杂志,著有《自己的文章》一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生态梦网版权所有   © 2013-2015 ECODreamers.com     津ICP备14004310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布  不代表生态梦网立场  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