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英铭稻草人 于 2014-11-28 17:35 编辑
根据《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内容: 四、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完善产业发展的促进机制 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借鉴新加坡社区管理经验,实行管委会、分区事务署、居委会三级社会管理模式,建立政府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相结合的新模式。管委会成立若干分区事务署,将相关职能下移至分区事务署,分区事务署人员由管委会各职能部门派驻,提供贴近居民的管理服务;居委会行政管理职能上移至分区事务署,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主要承担社区事务的协调服务;[size=19.04762077331543px]
百度了下: 新加坡社区事务署10月1日成立
2014年08月25日 11:03:35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社区事务署将在10月1日成立,该机构将负责协调多个公共机构,改善公众在社区事务上的求助程序,更有效解决社区问题。 负责该机构的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兼环境及水源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长傅海燕受访时说,社区事务署(Municipal Services Office,简称MSO)的主要任务是让公共服务更加“以新加坡人为中心”,在公众与提供服务的公共机构之间架起桥梁,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本月17日在新加坡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成立社区事务署,加强各机构在处理社区事务时的合作。傅海燕昨天在裕华区的“全民一心齐步行”活动上接受访问,阐述社区事务署的初步工作计划。 该机构成立后的首六个月,将着重改善新加坡社区事务的反馈机制。傅海燕说:“这是普通新加坡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有好的反馈机制,包括以什么方式接收公众的建议和投诉,将能提升人们接触公共服务时的体验。”(有些类似目前由管委会社会局负担的网上社区) 她指出,反馈机制不仅是公共机构接收公众的反馈,也包括如何回应、花多长的时间解决问题及通过答复让公众知道事情已经解决,提升公众对公共服务的信心。 长远而言,社区事务署将设法改善服务素质和工作流程。傅海燕说,一些社区事务牵涉多个机构,社区事务署将探讨如何厘清及更好地处理这类问题。在收集公众的投诉和反馈后,社区事务署将能更了解哪些问题较复杂,需要各个机构合作协调来解决。有了这个数据库后,该署就可以更好地分析,从中了解公共服务有哪些缝隙待填补。 以树倒为例,到底该向哪个机构反馈,目前取决于树木所在的土地归哪个机构管辖,这造成公众有时得拨打数通电话才能找到负责机构。据估计,现有公众反馈中,约10%至15%其实“找错部门”,或是问题得由多个机构合作解决。 傅海燕希望,未来碰到树倒的情况,树木所在的土地归哪个机构负责的问题,将不会再困扰公众。 新加坡社区事务署隶属新加坡国家发展部。虽然一些人期望能看到管理社区事务的一站式平台,不过傅海燕强调,社区事务署不会是综合平台,它的设立必须对公众产生积极意义,发挥方便公众的作用,“如果公众已经知道问题是由哪些机构负责的,没有理由加多一层官僚程序,把这些服务又归纳到一个中央单位去”,因此社区事务署成立后,各机构还将继续管辖各自领域的事务,以便公众得到更直接和有效的服务。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也说,公众应像以往那样向各别机构作出反馈,社区事务署将从中协调。 对于社区事务署是否将设热线,目前还在探讨中,未来可能会考虑推出手机应用程序,方便公众提供反馈。(完)
新加坡成立社区事务署(摘自商务部)
文章来源:驻新加坡经商参处 2014-08-28 14:49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新闻
新加坡社区事务署将于10月1日正式成立。负责这个部门的总理公署部长兼环境及水源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长傅海燕表示,社区事务署的主要任务是让公共服务更加“以国人为中心”,在公众与提供服务的机构之间架起桥梁,加强各机构在处理社区事务时的合作,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社区事务署成立的前半年,将着重改善社区事物的反馈机制。傅海燕指出,反馈机制不仅是公共机构接收公众的投诉,也包括如何回应、和等待回应的时间及如何让公众知道事情已经解决等,最终目的是提升公众对公共服务的信心。 社区事务署隶属于国家发展部。该署将先与农粮兽医局、陆路交通管理局、国家环境局、国家公园局、人民协会、公用事业局和警察部队这八个机构合作,如有需要,未来还可能与其他机构合作。 社区事务署成立后,各机构还将继续管辖各自领域的事物,公众还像以往那样从相应机构得到反馈,社区事务署将从中协调。 对于社区服务署是否设置热线电话,目前还在探讨中,未来可能考虑推出手机应用程序,方便公众提供反馈。
观察:这种社会体制的设置,对机制高效与工作效率是个考验,尤其是当下刚起步的生态城……社会治理形态尚不完善。但创新新体制、建立新机制要比改变旧体制、颠覆旧机制要容易的多,效果也好的多。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