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泰达有轨电车完成了它的使命,
消失在滨海人的视野中。
作为城市的公共交通,其运营效率已经跟不上现实要求,
停止运营是必然的结果。
同类型导轨式电车,国内仅有两条线路,
另外一个上海张江,也已在今年5月30日停止运营。
但从城市历史舞台看,
18年来,有轨电车作为开发区的标志之一,承载了无数人的城市记忆。
某种情怀,又让人难以忘记,
正如爱默生所说:“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
泰达的情怀
2006年12月06日上午,开发区有轨电车举行开通仪式,当天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22周年纪念日。
开发区以这一新颖的通车形式来庆祝自己22岁的生日。
2005年7月签订合同,8月10日成立合资公司;
2005年9月15日,动工修建一期工程为试验线;
2006年12月6日,开始空载试运;
2007年5月10日,正式开始载客试运营。
转月开工,次年试运行,第三年正式运营。
这既是导轨电车造价低、建设快、建设门槛低的特点,更代表了开发区往日的速度与活力。
作为泰达有轨电车的配套项目,开发区“两桥一路”工程(即洞庭路、镇海桥、京山桥的改造工程)也于同日建成通车,开发区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这也是许多人的泰达情怀。
2002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 将天津开发区与深圳、苏州、上海浦东新区等六个城市和地区评为“中国最有活力的区域”。
发展与更新
据2008年的报道,泰达有轨电车,一年中运送乘客84万人次,
日均客流2300人次,日最高客流达到5000人次。
每天在市区和开发区之间往返的上班族、沿线居民以及在开发区上学的大专院校学生经常乘坐。
泰达的电车是法国劳尔公司生产的Translohr STE 3型有轨电车,
采用的技术,当时算是世界最先进的了。
车轮在高速行驶时,震动小、无噪音,对路面的损坏程度也很低。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电车设备采购难确有其事,
设备老化需要保养和更换的零部件比例增加,采购周期变长。
但开发区为了确保安全运营,在去年通过与中车四方研究所合作,对部分核心零部件进行了国产化替代,基本解决了零部件的断供问题。
泰达有轨电车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面公交也经过多次优化调整,人们出现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空车过站时常发生。
随着地铁Z4的建设,两条线路走向基本平行,
加之新能源公交车在国内大量的应用,
泰达有轨电车,退场是必然的。
退场,却不应遗忘
城市,作为一个“容器”,
盛放着人们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每个人都会与自己生活的城市联系密切,
对城市的印象必然沉浸在记忆中,意味深长。
作为开发区的标志之一,
这条运营了18年的有轨电车,已经作为泰达的城市符号,印记在无数人的心中。
“城市的历史是生活在这里的人的集体记忆,对老建筑的保护和活化,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尊重。这就让大家觉得,这个城市原来是什么样的,将要变成什么样,都和自己息息相关。”
类似泰达有轨电车,
塘沽海河公园、世纪广场、洋货市场、解放路金街很多的城市装置,也不能算是老建筑,
但它们却是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
在城市发展与更新的过程之中,
希望有些纪念的东西,可以留下来。
不知道泰达有轨电车的最后一班,
有多少人乘坐,有无仪式感。
但作为城市的共同记忆,我们应该纪念,
因为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来源:滨海城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