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1-06 14:20:49 来源:[url=]滨海时报[/url] 滨海新区网讯 2014年2月18日,滨海义工服务队通过网络接力的方式救助一名脑溢血重病患者。从发现求助消息,到核实转发消息,再到陪护志愿者到血站献血,滨海义工服务队只用了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将病危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回顾
2014年2月18日12点48分,滨海义工服务队QQ群出现一个紧急呼救。“急需AB型血小板,谁是AB型的?”虽隔着网络,但从求助人吴运侠的急切发问就能感受到她急迫的心情。滨海义工服务队副队长陈锋第一时间注意到了消息。“不要着急,把情况讲明白。”陈锋一边安抚求助人,一边核实信息的可靠性。
一番交流后,陈锋从求助人的描述中得知情况紧急、性命攸关。一名白血病患者因脑溢血急需AB型血小板,可血库库存紧缺,患者面临生命危险。
下午2点18分,滨海义工服务队的QQ群里传来好消息,一名队员愿意献血。下午3点,当记者赶到滨海中心血站时,在陈锋的陪护下献血者张女士正在采集血小板。患者丈夫告诉记者,他的妻子张兰欣2013年11月查出患有白血病,两天前被诊断有脑血管破裂迹象,需要紧急输血小板治疗。可血库并没有与她血型相符的库存,情急之下才发信息到网上求助。
下午4点,张女士完成采血,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回访
昨天,就在记者发稿前,又接到滨海义工服务队负责人发来的短信,最近志愿者又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了一名患有罕见病的7岁男孩儿,志愿者正在策划志愿活动,帮助这个男孩儿和他的家庭。
自2011年成立以来,这支由“90后”担当主力的民间公益团队,从未停止过对困难群体帮扶及重病困难家庭的救助,并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高效的帮扶流程。“针对突发情况,我们还有应急预案。”滨海义工服务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手记
血液是维持人类生命的组成部分,是生命的象征。血液像空气一样,人离开它便无法生存。2013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每一份献血都是生命的礼物”,这个主题无比准确地诠释了血液之重。
面对记者的采访,献血志愿者张女士很低调,一再要求记者不要拍照。志愿者们或许觉得献血只是一件小事,但对于危重病人来说,哪怕耽误一分钟都可能是不一样的结果。不说拯救生命的意义有多重大,单就救助效率和无私的态度,就应对这些甘愿奉献的志愿者致以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