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三代的宫廷珍宝
欧泊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考古学家在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就发现了欧泊饰品。欧泊在元代学者陶宗仪著的《辍耕录》里被称为“屋朴尔蓝”,这显然来自古印度的梵文单词Upala,明清时期又称“白宝石”、“蛋白石”、“骊珠”、“闪山云”或者“五彩石”等。这里的“白宝石”和“蛋白石”或是描述的普通欧泊的颜色,而“骊珠”、“闪山云”或者“五彩石”描述的则应是贵欧泊所具有的变彩。这些不同的称谓表明:中国古人十分喜爱欧泊,特别是在元明清三代,欧泊已经被视为宫廷珍宝。如台湾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代皇族服饰上使用的珠宝饰物中就有欧泊,而且清代皇室还把它当成与珍珠、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翡翠、猫眼石一样贵重的珍贵宝石。
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章鸿钊先生曾研究过欧泊这种身怀绝技的矿物,他指出:按照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在《录异记》中对于传国玉玺的“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的近似色变特征的描述,欧泊的光学性质可能与古代传国玉玺的光性特点接近。照此推理,欧泊似可仿制传国玉玺。
然而,传国玉玺自然是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困惑与遗憾,同时迄今也还未发现哪位帝王的玺印是用欧泊琢制而成的,所以章鸿钊先生的这一推论似乎欠妥。
欧泊实为蛋白石
作为宝玉石的一种,欧泊其实是二氧化硅的水合物,通俗讲就是蛋白石,透明至微透明,呈玻璃光泽,显现多种颜色,如灰、黑、白、褐、粉红、橙及无色等。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欧泊不像水晶那样是晶体矿物,所以它没有一定的外形,断口也是贝壳状,主要通过二氧化硅的胶体沉淀形成。也就是说,欧泊是凝胶状或液体的硅石渗入地层裂缝和洞穴中沉积凝固而成的无定形非晶质宝石。如果二氧化硅的胶体沉淀在如树木、甲壳和骨头等生物遗骸之中,则可以形成欧泊化石,比如当其沉淀于树木中,并置换了树木的木质部分时,就形成了树化石。
贵欧泊具独特变彩效应
欧泊一般分为无色的、产出较普遍的普通欧泊和带色的、产出较稀少的贵欧泊。贵欧泊有红、黄等色系,也有乳白、蓝色色系以及黑色色系。而产于澳大利亚者多为乳白、蓝色色系,还有一种色泽似孔雀羽毛般深浓的黑色色系,这些黑欧泊、蓝欧泊都非常美丽,价格特别高。但如果欧泊只是白色而没有变彩的话,其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无色的普通欧泊也深受人们喜爱,犹如树化石的收藏,人们看重的是其造型以及树化石所兼具的玉石之美、化石之美和奇石之美。而贵欧泊颜色艳丽,色彩丰富,价值较高,常用于制作珠宝首饰。如果您持有一块质地极其优良的贵欧泊,就可以在其上看到红宝石般的火焰、紫水晶样的葡萄和祖母绿似的绿海,整块宝石五彩缤纷,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因为观察角度不同,贵欧泊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矿物学称这种光学现象为变彩或游彩。变彩是由欧泊的结构——极小的二氧化硅球粒规律的排列对入射光线的绕射造成的,且组成欧泊的胶体球粒在一定范围内如果个头越大,变色范围也越宽,以至贵欧泊有时呈现出若干种不同的颜色。
原来,欧泊是含有硅酸成分的宝石,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发现其内部含有二氧化硅的胶体粒子整整齐齐密密地排列着,粒子空隙中含有水,当光线射入后,就会被这些紧密排列的、大小合适的粒子分解成七种不同的颜色,呈现出彩虹般美丽耀人的光芒。
欧泊石的变彩或游彩特征,正是它作为“最美丽宝石”的独特魅力所在。这种奇特的光学现象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征服了人们,令他们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质量评判
欧泊质量优劣的评判,一般从种类、透明度、变彩效果和内部缺陷四个方面入手。
宝石种类:一般来说,欧泊的价值是从黑欧泊到火欧泊、乳白欧泊、白欧泊逐渐降低的,黑欧泊价格最高,白欧泊则处于下位。
透明度高低:欧泊如果透明度高,能很好地映衬出迷人的变彩,其价值当然就要高。
变彩效果:变彩是欧泊的魅力所在。欧泊变彩如果均匀、明亮、能显出全部七色光彩来,则是最高品级。
内部缺陷:优质欧泊的内部缺陷或者表面缺陷都应该尽可能少。
关注【全民收藏家】
高端艺术品、珍奇宝石
众筹、交流、销售、收藏
同时进行,各种珍品尽收眼底!
了解详情请添加管理员微信号:qmscjia1
扫描二维码添加管理员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size=1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