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坞初期的清代太师椅、
从国外进口的机床和缆桩、
1893年英国生产的保险柜、
印有“盛军督造”字样的青砖
……
明年春天,
随着滨海新区博物馆
展陈补充提升工作的完成,
这些大沽船坞遗址的部分文物,
就可以和小伙伴们见面啦!
近日,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纪念馆内近60件可移动文物正式开始移交至新区文保所(博物馆)保管。
新区文保处与大沽船坞纪念馆人员共同清点交接文物
有哪些文物?
先来看一组珍贵的老照片。
民国初期改名“海军部大沽造船所”↓
1882年自英国购置的3吨汽锤↓
轮机厂房↓
甲坞5↓
1907年厂区图↓
大沽造船所平面图(1942年左右制图)↓
再来看看这些珍贵的文物。
海神庙遗址出图的赑屃↓
车床↓
冲床↓
1893年英国生产的保险柜↓
一台道格拉斯剪板机。这是1889年从英国道格拉斯兄弟公司进口的重要设备,集剪切、冲孔、裁料为一体,重17吨,是从工厂的废铁堆里发现的。↓
一块印有‘盛军督造’字样的青砖。这是清末曹锟重修大沽船坞时留下的,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当年大沽船坞仿制的马克沁重机枪↓
锁链↓
还有部分清朝时期到民国时期的木器、石器、工具、碑刻等小型文物。
什么时候和大家见面?
“小件的文物将在本月完成移交工作,暂存博物馆文物库房,大件的文物在下个月移交。但是,这些文物在保存期间并不是被彻底封存的。我们将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精神,将部分文物填充到即将开展的展陈充实提升工程中,让这些珍贵的工业遗产与观众见面。”新区博物馆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滨海新区博物馆展陈充实提升工作将马上实施,预计明年春天即可完成,届时,市民就可重新观赏到大沽船坞遗址的部分文物,跟着文物一起重温大沽船坞历史。
这些文物为什么要移交?
大沽船坞遗址是天津市船厂的一部分,而船厂又隶属于河西区政府,近几年船厂提出经营困难,无力更好保护现有文物。今年6月,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天津市船厂与新区文保所商定在遗址得到整体保护开发前,将馆内近60件文物移交至新区文保所(博物馆)保管,以便加强对新区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1880年建成的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又称海神庙船坞。至今已有138年历史,是中国第三所近代船厂,也是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和重要军工基地。天津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沐浴了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大沽船坞所在的海河入海口则是中国北方工业的摇篮。虽然它是天津市船厂的一部分,但坐落在滨海新区,是新区工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是新区为数不多的国家级文保单位,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它进行守护。”新区文保所负责人告诉记者。
采取哪些措施保护?
“船坞遗址目前除了甲坞保存状况较好,纪念馆和轮机厂房保护状况都不乐观。”滨海新区文物保护所工作人员一边清点纪念馆内文物,一边告诉记者。
轮机厂房内外部
为防止因雨雪等灾害导致船坞重要文物建筑——轮机厂房发生坍塌事故,今年,新区文保所在获市文物局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对轮机厂房实施了临时性保护工程,在不触及文物本体的情况下,在建筑外部搭建保护罩棚、安装监控系统,目前该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目前,针对船坞遗址轮机厂房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已经通过论证,今年将向国家文物局上报申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用于轮机厂房的本体修缮工程,确保文物安全。
为了对大沽船坞加强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让其发挥最大的价值,记者了解到,新区有关部门正在积极修订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保护区划。“在确保遗址文物本体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纪念馆等相关附属遗存和历史环境也纳入到保护范畴内,最大程度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新区文保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新闻链接
海河隧道施工曾为船坞遗址保护让路
2015年1月23日,中央大道海河隧道试通车,但很少有人知道,隧道实际为保护船坞最终改变了设计的走向。
根据最初的设计,隧道呈直线走向,是距离最短和建设成本最低的方案,但这一设计恰好要经过大沽船坞遗址,必将给遗址带来严重破坏。为更好保护大沽船坞这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各级文物部门、文物保护人士和隧道设计及施工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一改当初直线走向,而是采用曲线半径1500米的弯道设计。虽然这一改变给隧道管段预制增加了难度,也给管段水下精准对接带来挑战,更延长了工期、增加了施工成本,却保护了新区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延伸阅读
“文保船厂”王可有
历史浮沉中,天津市船厂这座百年船厂在几次面临倒闭之后于去年正式停产,而大沽船坞遗址作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得以长久保留。在船坞变身博物馆的命运跌宕中,已经退休却热衷遗址保护的“文保船厂”王可有情根深种。
王可有14岁初到天津市船厂技工学校学习时,看到老一辈船厂工人的奋斗史和创业史,莫名就和大沽船坞结下了不解之缘。1965年退役之后,他又被分配到天津市船厂工作。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是中国北方工业的摇篮,应该发掘它的历史价值。”1993年,已经是天津市船厂副厂长的王可有在一个全国船舶修造会上语出惊人。第二年,升任天津市船厂厂长的他将“保护文物”列入重要工作,并明确提出“老设备不是废旧物资,是文物,是不可再生的遗产,一件也不许卖!”2000年10月28日,在纪念大沽船坞建坞120周年之际,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纪念馆正式开馆。2013年,在新区文保部门的支持下,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名片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
1880年建成的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又称海神庙船坞,是中国第三所近代船厂,也是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和重要军工基地。
大沽船坞曾是北洋水师舰船维修基地,也是经李鸿章奏请、光绪皇帝批准而建的我国北方第一家近代船舶修造厂。船坞是修理或建造船只的主要生产设施。1867年,天津机器局创办之际,在东局贾家沽设船坞,但规模偏小。1871年,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从外国订购舰船,维修、保养等需求日益增加,贾家沽的小船坞已不能满足迅速扩大的舰队需求,海防形势客观上要求在北方建造一座大船坞。1880年正月,李鸿章获准建坞,二月便在大沽购买民地110亩筑坞建厂。五月在海神庙东北侧兴工建甲坞,至1886年底,陆续建成甲、乙、丙、丁、戊、己6座主体船坞。主体船坞配套工程也相继展开,如煤厂、物料库、汽机房、锅炉房、轮机厂、熟铁厂、监工房、铸铁厂、枪炮厂等。建成后,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成为北洋水师不可或缺的基地,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旅顺船坞的建成。
大沽船坞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完善,具有冶炼、锻造、切削等金属加工能力,能为海军建造修理舰船,制造枪械和各种军用品。于1882年建造的“乾一”“乾二”鱼雷艇,是中国最早的鱼雷艇。大沽船坞还为北洋水师建造了“铁龙”“飞龙”“快马”“海马”“铁马”“飞艇”“飞凫”等小型交通艇。1899年,大沽船坞还为大沽炮台制造“一号”“二号”小拖轮,专供在大沽口布设水雷、修理拦江索。大沽船坞还能仿造、制造、修理多种武器。1891年,仿造德国克虏伯一磅后膛快炮九十余门,并运往北京香山武器库,以备各军使用。1897年,大沽船坞设立水雷营,兼造水雷,成为中国重要的水雷生产地。1917年,大沽船坞仿造马克沁机枪成功,俗称“大沽造水压机关枪”,销往全国各地。1927年成功仿制出捷克ZB26式轻机枪。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产生于清末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师夷长技”的背景之下,是中国近代北方工业的摇篮和产业工人的发祥地,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时报记者杜红梅报道何沛霖摄影
(综合 滨海时报 滨海新区文广局官网 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