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半岛观邸宜禾第15盘

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查看: 9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年前,这位北京老校长来到了生态城

[复制链接]
     

301

主题

313

帖子

169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09:4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是程凤春常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程凤春,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北师大生态城附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9年11月,这位有着30余年优秀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北京老校长”来到了滨海新区,成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亲历者、奋斗者和见证者。

三地协同,重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协同,更是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领域。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诞生于京津冀协同战略提出的第四个年头,是一所将北师大优质教育资源与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有机结合的全新学校。

“建校近七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协同发展的殷殷嘱托,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写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之笔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程凤春介绍说,教育协同发展是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也是个人成长与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滨城就是自己的家,也是自己的教育理想再次闪光的新起点。

程凤春上任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启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搭建了智慧校园平台和大数据教情学情分析系统,这些工作在之后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后来学校又在生态城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5G+AR/VR教室、孪生校园管理平台、智慧体育等智能应用场景,辅助教师高效开展教育教学。



以大数据教情学情分析系统为例,在技术的支持下,所有试卷信息都能变成可分析的数据,老师能清晰看到测试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是否相符、年级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如何,也能细化到每名学生哪些知识点掌握是否准确,通过“诊断”方便老师调整教学方案,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七彩作业”和班级管理积分系统等寓教于乐的形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发展模式,更能接近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智慧”的氛围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先进的教学理念,专业的教师团队,北师大生态城附校将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滨海新区,“北京的教师团队”在倾囊相授中教学相长,将先进教学经验和教育实践成果“嫁接”给滨城教育的同时也打造出北师大生态城附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教学名片,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虹吸力量。“我们的校园已经从2019年的一个校区、不足1000名学生、110名教师扩容到目前的两个校区、7100多名学生、557位教师。”程凤春说,北师大生态城附属学校学生与教师人数在翻倍增长,教学成果凸显。学校先后获评“天津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天津市滨海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十佳学校”“滨海新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强基’工程实验校”“天津市创新人才培养领航学科基地校”“天津市劳动教育示范校”等称号;2023年获得滨海新区级以上荣誉和奖励的学生突破1000人次,其中2名高中学生入选全国英才计划(全国65人、天津市5人)。学校的快速发展就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真实写照。

“我始终觉得行动力是最重要的。”程凤春说。来到北师大生态城附校近五年时间,他感受最深的是滨海新区和生态城教育部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服务保障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真诚态度,让从北京来的教育工作者有了越来越足的信心、归属感和获得感,让大家能以最强的干劲,最高的热情投入到滨海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去。“我相信,在未来,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将更多地进入滨海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脚步将更加坚实有力,北师大生态城附校也将越办越好,为滨海新区教育事业发展谱写新的篇章。”程凤春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是我最想送给学生们的话。”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
校长程凤春

程凤春: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北师大生态城附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教育管理领域科研课题近30项,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方专家。





在回顾自己36年的教育生涯时,他给出的描述是“我的经历还是有点传奇的。”

这份传奇,首先来自一份毫无计划的“转行”。1985年,程凤春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这一年,正赶上北京市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等五所在京一流高校举办跨学科教育管理研究生班,招收理工科优秀本科毕业生,为高等教育培养对口人才。作为大学期间品学兼优的佼佼者,程凤春报名并被录取,就这样开启了自己与教育的缘分。

研究生毕业后,程凤春成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的一名大学老师。一方面,他授课、带学生、主持科研课题,把所学所思所想传授给一代代年轻人;另一方面,他完成了博士学位,并先后到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和丹麦哥本哈根商业大学进修,不断充实自己、开拓眼界,在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管理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科研成果。

转眼时间来到2003年。这也是程凤春职业生涯中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从事教育管理教学、研究16年的他,开启了与基础教育相伴的“下半场”,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眨眼又是十余载芳华。
程凤春坦言,“这些宝贵的经历,与我能到生态城附校任职密切相关”。





北师大生态城附校建校之初,程凤春就作为学校理事会副理事长来考察过,“那时学校还是一片泥泞地”。

2019年11月,当程凤春以校长身份再次踏上这片校园,面对着千余名师生,责任感和紧迫感让他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

程凤春上任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为学校搭建信息化技术平台。“没想到当时的这个做法变成了一种‘提前布局’。疫情期间,我们迅速制定了依托平台的线上教育教学方案,满足网课需求。”也正是基于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北师大生态城附校成了区域智慧教育的先行校和示范校。



学校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5G+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和孪生校园管理平台等智能应用场景,辅助教师高效开展教育教学。“七彩作业”和班级管理积分系统等寓教于乐的形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发展模式,更能接近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智慧”的氛围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系列智慧应用让教育教学更精准、更高效了。”程凤春以大数据考情教情学情分析举例,在技术的支持下,所有试卷信息都能变成可分析的数据,老师能清晰看到测试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是否相符、年级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如何,也能细化到每名学生哪些知识点掌握不准确,通过“诊断”方便老师调整教学方案,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这几天的降雪和寒潮天气,也没让程凤春改了早上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的习惯,“看见孩子们心里高兴”。程凤春还爱“巡校”,看看操场上的师生、了解课堂里的上课状态,坚持每天走到每一间教室门口。

这个小习惯,透露着他的严谨和自律。



工科和文科双重思维的浸染,让他更有条理、更爱做计划、也更直接务实。每年,他都要亲自给学校制定工作规划,大到学校发展、小到每个年级师生的放假日期,大大小小的事情拉成一张张详细的表单,方便每一位教职工安排工作。“计划可以提高确定性,让教育教学工作更高效”。
每名教师也都有一套要完成的工作计划,其中就包含每学期必须做一节公开课。“年轻老师做汇报课,成熟老师做展示课,经验丰富的老师做示范课,通过各自精心打磨的精品课程积累资源、形成体系,能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他还主张任课老师们对自己的工作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传给下一届老师,形成纵向传承。在程凤春看来,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老师们回顾总结,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方案,还可以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教师队伍不断成长,接连有教师获得正高级教师、天津市市级骨干教师、滨海新区骨干教师、天津市名班主任、滨海新区名师等称号。


经过多年理论和实践探索,程凤春在北师大生态城附校逐步搭建起“1+5+2”的教育教学工作体系,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教育魂”。



从2019年的一个校区、不足1000名学生、110名教师,到如今两个校区、6800多名学生、557位教师。4年内,北师大生态城附属学校学生与教师人数都在翻倍增长,学校取得的荣誉也越来越多。



学校先后获评“天津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天津市滨海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十佳学校”“滨海新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强基’工程实验校”“天津市创新才培养领航学科基地校”、“天津市劳动教育示范校”等称号;2023年获得滨海新区级以上荣誉和奖励的学生突破1000人次,其中2名高中学生入选全国英才计划(全国65人、天津市5人)。



今年,北师大生态城附校将迎来首批高三学生。在高考动员会上,程凤春把“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送给学生们。

“我始终觉得行动是最关键的。”程凤春说,他来到生态城的这四年多,感受到了管委会各部门提供的全方位服务保障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真诚态度,有了越来越足的信心。未来,程凤春将继续全力投入,为学校和生态城教育事业发展谱写新篇章。

来源:滨海发布 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生态梦网版权所有   © 2013-2015 ECODreamers.com     津ICP备14004310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布  不代表生态梦网立场  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