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在逼着其中一个家长辞职回家
本帖最后由 梦网观察员 于 2015-10-18 20:29 编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孩子不应该成为作业的奴隶、考试的机器,当减负之风吹来时,相信人们是发自内心地欢欣鼓舞。可是随之而来的烦恼却让人哭笑不得。 老师布置给孩子的作业,其实是布置给了家长;学生减负,家长却不堪重负!此文观点虽然尖锐,但也不无道理,看完这位妈妈的经历,是否深有同感?
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在逼着其中一个家长辞职回家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是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在孩子度过了不适期后,我欣喜地发现,现在的学校与自己上学时已经完全不同了:孩子们写生字,很少再抄十遍二十遍了;寒暑假作业也只需学生上交结合学过的知识手绘的“小报”了。
但是,随着欣喜越来越多,我的烦恼也随之增多。我发现,那些让我欣喜的改变必须建立在我越俎代庖、全身心帮助孩子上面。相比之下我要操的心比我父母多了几十倍。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在逼着其中一个家长辞职回家。
老师认可的作业需要全家动员 没帮孩子画画,女儿被穿小鞋
一次,学校组织孩子们去海洋馆,回来之后让每人画一幅“海底世界”。整个晚上,孩子用画笔画出了自己心中和眼中的“海底世界”:蓝蓝的大海和几条小鱼,由于大海的颜色太蓝了,使得小鱼有些面目不清。
第二天放学,女儿见到我就撅起了嘴:“你为什么不帮我?好多同学的作业就是爸爸妈妈给画的,有的同学是爸爸妈妈在网上找到图片然后打印出来的,都特别漂亮。”
“同学的爸爸妈妈那么做不对,老师的作业是留给小朋友,就应该由小朋友亲自来完成,爸妈可以帮忙,但是不能完全由爸妈做呀!”我耐心地对女儿说。
“可是,他们的作业都贴墙上了,我的被老师还回来了。”女儿小声说。
我愕然!
难道老师这份作业的重点不是让孩子享受“画”的这个过程吗?对于一个不足10岁的孩子,学会“用画笔记录下看到的”、“用画笔还原出脑子中想到的”不是教育的重点吗?
作业是布置给孩子的,其实是留给家长的
后来我发现,不重过程只重结果的事挺普遍的。
这学期刚开学的时候,老师让每个同学都交一份记录假期生活的“小报”。第二天刚上班,我接到了老师的电话,“××妈妈,麻烦您把孩子假期里的活动做成PPT,分成几个系列,一个是参观博物馆系列,一个是春节民俗系列,一个是运动系列……”
PPT菜鸟的我吭哧吭哧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做出了3个PPT。老师怎么也不问问我会不会?那些必须坐班的家长该怎么办?大家都上班时间干这个?我一下午满脑子都是疑问。
第二天女儿告诉我,我给她做的PPT连同另外两个家长做的一起作为他们班优秀寒假作业交到了学校。
听了这个消息我的脑袋“轰”的一下:我一直觉得教育的原则首先是教会孩子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我也一直觉得教育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但是,学校虽然已经改变了以前那种刻板的教育方式,但是功利的毛病没有改,学校看重的还是分数,只是现在这个分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了。更可怕的是,学校传达给学生的是为了得到想要的结果,可以使用各种手段!
而我正是那个助了一臂之力的人!
慢慢地我发现,很多事情看似老师是布置给孩子的,其实就是布置给家长的。
一天,女儿兴冲冲地抱回来一个大本,是《班级日记》。“这是我举手争来的,下周交。”女儿说。
原来,这个本要装饰一下,老师让同学自愿认领。看到很多孩子举手,女儿也举手了,最终女儿“幸运”地得到了这个机会。
老师的要求是这样的:这个本相当于班级的周记,每周会有同学把一周的大事记录下来,女儿领回来的任务是给每周的周记配一幅图,每四周也就是每个月还要单配一张有主题的图。比如,10月可以是国庆主题,6月可以是儿童节主题。女儿要先把图配好,其他同学才能记录。我算了一下:一个学期大概有4个月,每个月有4周,也就是说要在这个本上画20幅插图。
“这任务你能完成吗?”我问女儿。
“老师说可以家长帮忙。”女儿回答。
这哪是家长帮忙啊,完全就是留给家长的任务啊!
那个星期,对于我这个上了中学就没再动画笔的人来说是相当崩溃。每天下班之后的时间几乎都用来画插画了。
活动家长是否帮忙与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相关
再后来,我发现学校对家长的需求是漫无边际的。
一次,女儿对我说:“你能不能到学校来给我们班指导一下唱歌?”我说不行。之后我了解到女儿班里的合唱确实是一个家长帮忙编排的,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里的一台联欢会也是几个家长帮助组织的。
每次有类似活动,女儿都会在我耳边唠叨,希望我也能去学校帮忙。
最初,我确实觉得班里的活动就应该让班里的孩子们完成,做成什么样子都是他们的人生历练,是他们宝贵的回忆。
但是后来,女儿对我说:“合唱比赛结束后,我们老师让×××(帮班里排练的那位妈妈家的孩子)站起来,我们全班同学都给他鼓掌,都对他说谢谢。我也想为班里作贡献。”
之后我了解到,现在除了学习以外,学校给孩子安排的事分工非常精细,据说有个孩子在学校的全部劳动任务就是给洗抹布的盆换水,只管换水,洗抹布的活儿是另外一个孩子的。
越这样,孩子们越担不起大事,所以为班集体作贡献的事情就由家长代劳了。其实,老师们也没有强迫家长必须到学校帮忙,但是,当家长是否帮忙与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有关联时,哪个家长不愿意作出一些牺牲呢?
可是,这正常吗?
当减负真的来了 家长下班时间必须大大提前
还有一件事是减负。
从女儿上一年级起就赶上国家不断地出台减负的政策。对于这样的政策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书本的奴隶、考试的机器。但是,当减负真的来了,我又开始承受不了了。
先说作业。国家明确规定了低年级小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但是那时候女儿还是每天都有不少作业要写。一次,我很不知趣地询问了老师:“我们没有留家庭作业,这些作业都是我们的课堂练习,您的孩子写得慢,所以只好拿回家写完。”老师的回答让我无话可说,再问周围的孩子,大家基本上都是没有在学校做完,所以拿回家继续做。
不知是为了让孩子能少拿回家一些作业,还是为了什么,孩子的午休时间也经常被老师用来讲作业,很多孩子的课间也用来写作业。
还有让我更崩溃的。
刚上一年级,学校还有一些兴趣班,比如美术、科技、书法、舞蹈、合唱、跆拳道什么的。我们不去外面上课外兴趣班,每天很方便,家长下班过来接。
没多久,减负的政策来了。学校里所有的兴趣班停止了。孩子放学时间大大提前,每天时间不一样,有些天3时10分,有些天2时30分。不少同事都把孩子送到社会上的课外班了。
我一直很抗拒。我知道国外的孩子下午放学也很早,他们整个下午有大块的时间运动、阅读、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国家给孩子减负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放学早了就要送入另外一个课堂?!
但是,不送课外辅导班怎么办?
我的时间一下子被打乱了。
以前是将近5时接孩子,虽然每天下班都要早走,但是至少下午还有几个小时能安静地做点事。现在孩子放学时间提前了,尤其是两点多接孩子的日子,那天下午基本就是废的。刚吃完午饭心里就踏实不了了,眼睛总是看着时间,生怕自己晚了。
有几个单位能容忍我日复一日的早退?!教改方向是要让更多的人变成全职妈妈吗?还有不少同事的解决之道是请老人帮忙带孩子或者长期雇佣小时工和保姆。
这其实是权宜之计。
现在各路专家、各种媒体都在教育家长:“隔代教育问题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既然这些是对的、好的,为什么我们这样选择时却总是狼狈不堪呢?!
一直以来我都选择夫妻两人亲自养育孩子,这是我理性分析的结果:我和丈夫的工作时间相对比较自由,再加上我在师范院校学习了7年,主攻教育学、心理学。从孩子出生那天起,我就觉得自己属于攥着“金刚钻”的人。相对自由的时间加上比较专业的教育修养,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在职场和家庭之间游刃有余,也相信自己能成功扮演好职业女性和妈妈两个角色。
那时候,我心里是把妈妈分成两个阵营的:一类是职场妈妈,一类是全职妈妈。无疑,我自己是属于第一阵营的。每当见到全职妈妈时,虽然嘴里会说很羡慕她们自由没压力的生活,但是内心里从来觉得自己跟她们完全是两种人。
但是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以后,我的这种自信在孩子领回来的一项项任务、日复一日的接送中慢慢支离破碎了。我真的能在职场和家庭间游刃有余吗?每当自己硬着头皮度过一关时,又在心里打鼓,我一定要这样迎合吗?每当这样纠结的时候我便打心眼里生出对另一阵营的羡慕之情。
也许我还没有勇气把孩子也带回家来自己教育,但是如果我是个全职妈妈也许不会这么焦头烂额,至少我的焦虑不会影响到孩子。
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yesterday 发表于 2015-10-25 15:39
http://weibo.com/p/1001603899987892257324?from=page_103505_profile&wvr=6&mod=wenzhangmod
官媒这么热心地传播此文,是看到了它作为麻醉弹的潜力,不过是要人安于现状,听天由命而已。我的看法是:
1)没有人否认社会经济优势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更有利,这几乎已是常识,所以很多国家都在思考如何借助教育改革,来制衡教育资源上的不均,这个作者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呼小叫,我觉得是少见多怪。
2)人们写东西,应该追求的状态是告诉大家理想状态是什么,如何去实现,而不是证明现状如何合理。
3)事实上现状是不合理的,你为之摇旗呐喊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4)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减负,要不要“素质教育”的问题,这都是伪命题。真正问题是哪些地方该增负(比如阅读),哪些地方该减负(比如一些不合理的科目,机械重复而不能进入大脑的练习。换言之,需要增加挑战(desirable difficulty), 而减少无谓折腾(undesirable difficulty).
5) 作者自己给有钱人孩子补课就算了,没有必要找一大通理由来骂普通家庭家长。这和导游到了玉器店看到游客不买东西,便责骂他们不爱女友和家人是一个道理。
6)这类言论无非要制造家长进一步的恐慌和内疚,仿佛这一切还不够多似的。
7)此文中市侩味十足的庸人智慧是中国教育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答案的一部分。
8) 教育改革必须持续进行下去,关键是往前怎么走,步子快还是慢的问题。后面已经没有了退路,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 这样的教育改革真是尴尬,改革中的阵痛。希望生态城的学校能实践新理念,打破这种怪象,让义务教育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并让其得到发挥,同时也不要折腾家长,放任引导孩子自然成长。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去问学校,问老师,他们的答案肯定也是:我们也不想这样。
那为什么最后成了这样呢?
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急功近利。老师如此,学校如此,家长如此,政策制定者仍是如此。
家长为了挑一个好学校,打破了脑袋,为了考上一所好学校,让孩子各种刻苦学习。为了不被同龄竞争中被落下,逼孩子上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学校也是迎合家长 的需求而已。谁让家长都是以升学率、出名人数来衡量学校的好坏呢?谁让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呢?
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功利,这就不是制度能解决的了,这是我们中国人文化的根上的问题。文化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能多做一点就做一点吧。
中国的教育一直就是这样的,换汤不换药,挂羊头卖狗肉,治标不治本。
中国现行的教育方式其实在给家长补课——孩子学什么,家长就得会什么。要不怎么会出现爸爸陪孩子参加高考,孩子没考上,爸爸被录取的现象呢?我感觉70、80这两代人生最辛苦——中学时期拼高考,大学毕业拼工作,结婚前后拼房子,当上父母拼孩子。大家说是不? 说得很好,义务教育下,老师的师德也变得义务了 感觉此文观点一点也不尖锐 。。。{:1_137:} 真实的反映。这个模式只学了皮毛没有学到精髓,累了家长,难为了孩子。 写的很真实,分析很到位。 写得很贴切,现状就如此,无解的话题。。。 现在小外放学就是很早,每天下午两节课,据我所知好多学校是三节课。学校没有什么活动课。在市里的朋友说,他家孩子在学校可以学下棋,画画、跳舞、羽毛球、甚至是游泳什么的。不是学习,纯属兴趣玩耍。这样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老师就累心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