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寄语】 津沽记忆博物馆,以钩沉历史为己任,传承传统文化,展望美好未来,功德无量,是洞见津沽民俗传统文化的一个平台和窗口。 汉沽作协副主席、《蓟运河》副主编
王雅鸣
在蔡家堡村,提起船长蔡凤阁,人们从不叫他大号,而是称他蔡老大。说起来,他那可是个人物。14岁上船,16岁当驾长,出过远海,干过会计。别看个头不高,相貌不出众,说话却响当当的。 1982年的秋汛,打虾钱儿(对虾的一种称谓)。船在海上拖网作业,要成宿的开车。啥叫“车”?就是指船上的机器。大车二车三车是三个看管机器的人,夜里三个人轮流睡觉。那天,蔡老大是值头车的。一个楞头青不小心将蔡老大右手的无名指给弄劈了,骨头支着,鲜血直流。蔡老大说:“我扛疼!”他回身用白菜叶子水洗洗,像没事人似的。 李铁利先生授权作品 外贸要创外汇,让蔡老大收虾钱儿。那时实行承包责任制,所以多劳多得。于是,雇了19个人。收虾钱儿有标准。虾本身不是有节的吗?虾钱儿没黑节为一级虾,黑一节为二级虾,黑二节为三级。剩下黑得多的就为次虾。每天下午四点,他们的船扯上大旗直奔渔场,人们就知道收货的船来了,就都先后傍上来。蔡老大不慌不忙,往舱中一坐,有人就下到各船里去看货。然后由蔡老大定价。村里的船来了,货差劲,有的人就递眼色,打招呼,想让他高抬贵手。他都不拿正眼瞅,一副铁面无私的神情。那时支付的钱没有大面额,都是十元、五元、二元和一元的面额,由武警押着。交完货,船就离开了。外贸的人管帐、发钱,十元一捆一万元,由于有蔡老大坐镇,从没差过一分。
虾钱儿收上来以后,一万斤涨一千斤,属于正常。他们一个秋汛挣了三万元,他一人挣了2000多元,这在村里破喊了(破天荒)。他家第一个盖起了二层楼!在蔡家堡村一片低矮、破旧的民房中鹤立鸡群,很是扎眼。 蔡老大人缘好、技术棒,远近闻名,被北塘的使船大户张兰标聘去当船长。张兰标的二儿子思想解放,敢想敢干,贷款排了两条1000马力的大铁船,舷高船长,气势恢弘,专跑远海。蔡老大逗他:“排这么大船,不担心那贷款把你压死啊?”二儿子哈哈一笑:“害怕还当大海的儿子?再顶不济将船给他们!”豪气冲天,令人佩服!蔡老大也喜欢他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跟这样的人投脾气。果然,没过几年,政府给每条船油补,那可是按马力配送的,他们这两条船光油补一项,据说一年就吃200多万元。 李铁利先生授权作品 当年,排大船不是用来吃油补的,而是跑远海打渔的。记得那是在山东龙口的弯弯沟,蔡老大领着两条大船抵达作业区后,吩咐人们分两班作业。白天打杂鱼,晚上打对虾。入夜,灯光围网十分壮观!铁船将船上的灯光全部打开,顿时,海上亮如白昼,远远望去,海里像聚了个小太阳。鱼群喜亮光,全都奔亮儿来了。蔡老大指挥若定,伙计们将网上的绳子扔给一只小船,小船以大船为圆心开始转圈,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包围圈。在转的时候,网底的绳子就逐渐收紧了,形成了一个硕大盆底。看到包围圈已经坐实,蔡老大一声令下,合围!上边的网口也顿时拉紧了。于是,眼瞅着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对虾、海鱼箭簇般的穿梭、跳跃、突奔,妄图冲出围网,但为时已晚,随着网扣的一阵阵紧缩,围网变成了一个圆,一个小时后,巨大的网包被吊上了铁船,再“哗”地倒在甲板上,满地流银,耸起小山似的鱼货。外贸船将货一收走,一天就弄个“万元户”,那真是“日进斗金”。有许多人眼红,捎话出高薪挖蔡老大上他们船去干。蔡老大微微一笑:“只认钱,不认人,那是我们渔家人干的事吗?”
蔡老大胸怀坦荡,心底无私,当会计时连村长都特信任他。村里开始拆迁,有人担心少分钱,让村长给关照一下,偷着送去了几万元。村长让他出面去处理。当看到他拎着钱进门时,那人脸一沉,说:“你来算干啥的?”他却一笑,软中有硬:“别问我干啥来的。钱你还是拿回去!如果送乡里去,你这事还就没戏了。”几句话下来,那人低下了头。最后,他说,你把心放肚子里,咱们拆迁的条款那摆着呢,村委会一准儿公道。我们算了,你儿子得30万元,房子得七八十万,没证没户口得5万!一席话,说得那人心服口服。他常说:“渔家人干事大大气气,猫子狗子的事甭找我!”村里人说:体会他多少年了,还真是这样的人!(完) 作者简介王雅鸣先生,汉沽作家协会副主席、《蓟运河》杂志副主编,主任记者。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全国、省、市级报刊杂志,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等各类文学作品百余万字,60余次获全国及省、市级各类奖项,多篇作品被收入各类文集。2016年享受滨海新区文艺人才成长政策支持,举办王雅鸣作品研讨会。出版作品集《黑海滩》(1998年)、《蝉蜕人生》(2007年)、《拯救爱情》(2008年)、《归去来兮》(2012年)、《荒海》(2017年)等。《汉沽盐渔文化》系列散文正在天津日报满庭芳“周末文丛”连载。
王雅鸣先生《汉沽盐渔文化》系列文章连载 王雅鸣先生《大神堂往事》系列文章连载
『津沽记忆博物馆』设有八大板块,分为民生天下先、租界风云淡、沽上民风浓、铁肩担国运、粉墨人生苦、百年树英才、少年不识愁、津沽记忆长。馆内藏品两千余件,散发着天津特有的“市民风味”,其交会古今、华洋相杂、庄谐相济,并带有浓郁老天津卫色彩,却又夹杂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辛酸苦辣。 行走在博物馆内,犹如穿行于天津卫开埠至今浓郁的市民小生活气息中,却又品味着经百余年历史升华过后伟岸的“津味文化”。 来到『津沽记忆博物馆』,带您再次走进津门故里。让老物件儿告诉我们这座大都市丰富的繁荣历史文化和曾经蕴含着的浓浓乡土气息。『津沽记忆博物馆』焕发您对脚下这方故土——“东方大埠”天津——深沉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