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半岛观邸宜禾第15盘

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查看: 3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一:渤海边的“棚”与“堡”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355

帖子

14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6 22:44:31 | 只看该作者 |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渤海之滨,天津的兴起离不开盐渔文化,而塘沽、汉沽恰为天津盐渔文化之滥觞,始建于925年的“芦台场”即今汉沽盐场,所产盐称为“芦台玉砂”,更是作为明清两代贡盐而名闻遐迩。恰逢《天津日报》周末文丛正在连载汉沽作协副主席、《蓟运河》杂志副主编王雅鸣先生的作品《汉沽盐渔文化》,在征得王雅鸣先生同意后,本号特转载于此,供对天津历史文化尤其是对天津盐渔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津沽记忆博物馆素以“追寻先辈的生活足迹,守护远去的津沽记忆”为愿景。好,福利来了,王雅鸣先生惠赐“一种精神与民俗的怀想和追忆”的大作《大神堂往事》,稍后亦将在本号连载,敬请期待。

——馆长  齐惠敏

作者寄语津沽记忆博物馆,以钩沉历史为己任,传承传统文化,展望美好未来,功德无量,是洞见津沽民俗传统文化的一个平台和窗口。

汉沽作协副主席、《蓟运河》副主编

王雅鸣





  渤海边的“棚”与“堡”

过去,汉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盐滩一溜棚,海边一溜堡。这里所说的“棚”,不是窝棚、草棚、泥棚。而是与清朝末年军事建制有关,如头棚、二棚、三棚……乃至九棚;而“堡”也并不是堡垒、碉堡等军事设施,而是一个个自然村落。比如蔡家堡、高家堡和吴家堡等。

据《清史稿•兵志》和《清代通史•卷四》记载,自八国联军入侵之后,清军进行大规模裁员,设置常备巡警营。到1905年统名为巡防队和巡防营。一个巡防营设管带一员,书记长一员。营下设三个哨,每个哨设八个棚,每棚兵员40名。内部设什长一名,正兵九名,伙夫一名,加以司书生五名,鼓号目一名,鼓号兵六名,护目一名,护兵十六名。他们在这里安营扎寨,成立盐警巡防队,以“棚”为单位,保护清朝的盐田及盐资源。虽然朝代更迭,但“棚”的历史地名却被传了下来。

九棚据点旧址 姜作印先生拍摄

九棚据点旧址 傅文军先生拍摄

有据可考的“棚”有以下几个:头棚、六棚和九棚。头棚在长芦汉沽盐场区域内,现海辛庄养殖场西侧的滩田中。它原属长芦盐场芦台场税警大队。此棚始建于1913年,当时长芦缉私步兵营所辖五个队,每个队下设九个棚,每棚十人。其头棚即一棚,警兵于此设卡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此修建碉堡疯狂掠夺盐业资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亦驻扎于此,有盐警一个中队40余人。汉沽解放前夕,已集结盐警百余人。建国后,棚所全部拆除。现头棚遗址只留下3个碉堡,其名尚存,成为汉沽盐场的一个工区。而六棚与头棚始建年代相同,坐落在今天的小神堂养殖场扬水站南侧。它西连四棚,东南连九棚。

汉沽日军碉堡遗址  刘硕海先生拍摄

汉沽日军碉堡遗址  刘硕海先生拍摄

在汉沽历史上,还曾发生过“三打九棚”战斗。为掠夺盐业资源,日本侵略者曾在原清末驻军遗址之上,动工兴建军事设施,他们以营房代替围墙,在东南角筑有一座坚固的高型碉堡,西北和东北两角各筑有一个地堡,院中建有三排美式活动营房,驻守盐警一个中队。1948年,中共丰南盐务支队先后集中优势兵力三次攻打九棚,终于将碉堡、营房全部炸毁。1948年12月14日,汉沽全境解放,中共盐民支队五连一排在此驻扎,担任盐区缉私任务。现在,沿汉沽盐田往东,公路两侧仍会看到一个个废弃的碉堡工事,东倒西歪地地泡在盐田里,任凭风雨的侵蚀。

汉沽日军碉堡遗址 邵雅杰先生拍摄

在汉沽逶迤的海岸线上,依次排布着许多小渔村,如高家堡、蔡家堡、大堡子、吴家堡……“堡”字在汉沽地名中读pu音。这里,以蔡家堡村的历史最早。相传,明朝永乐年间,山东一户蔡氏人家逃荒到这里,见这里依滩傍海,沟壕交错,海鲜丰富,品种众多,是一个“瓢舀活虾棒打鱼”的好地方,于是就选了一个地势较高、黄蓿菜繁茂的坨地建起房舍,以破渔网插墙为院,用旧苇席搭棚为屋,始称叫菜坨子,后来称蔡家堡。

后来,又陆续有赵氏、刘氏、王氏、张氏人家先后迁入。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蔡家堡十八家,糠菜饽饽臭鱼虾。男人吃了出海去,娘儿们烧香保佑他。风流无情索人命,渔霸海匪逼破家”。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人丁兴旺,声名鹊起,成为了天津地区渔船最多的村落。1978年大地震中,沿海的许多村庄被震毁,吴家堡及附近村庄的人们陆续开始搬离世居的村庄。为了立足天津、服务环渤海,构建水产绿色通道,加快远洋渔业发展,国家级中心渔港选址在高家堡村建立。2008年,包括滨海鲤鱼门在内的中心渔港拔地而起,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滨海渔村从此在汉沽版图上消失。

蔡家堡码头

2011年,与高家堡村相邻的蔡家堡村也实现了整体搬迁。至此,滨海新区最后一个带有“堡”字的沿海村庄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一种永远的乡愁和记忆。



作者简介
王雅鸣先生,汉沽作家协会副主席、《蓟运河》杂志副主编,主任记者。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全国、省、市级报刊杂志,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等各类文学作品百余万字,60余次获全国及省、市级各类奖项,多篇作品被收入各类文集。2016年享受滨海新区文艺人才成长政策支持,举办王雅鸣作品研讨会。出版作品集《黑海滩》(1998年)、《蝉蜕人生》(2007年)、《拯救爱情》(2008年)、《归去来兮》(2012年)、《荒海》(2017年)等。《汉沽盐渔文化》系列散文正在天津日报满庭芳“周末文丛”连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生态梦网版权所有   © 2013-2015 ECODreamers.com     津ICP备14004310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布  不代表生态梦网立场  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