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城原始风貌
这里曾是三分之一盐碱荒地、三分之一废弃盐田、三分之一污染水面。8年间,在这片“不毛之地”上,一座大型的生态城市已经建起。作为中新两国政府的重大合作项目、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目前,中新天津生态城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经建成,绿化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总面积800万平方米的建筑项目全都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注册企业达3760家,就业和生活人口超5万人。昨天,记者采访部分相关人士,重温生态城建设之初的前前后后。
“生态城项目是经过非常残酷的竞争才落户滨海新区的。选择在这种较差自然条件下建设高标准的生态新城,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样板,更是滨海新区区别于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独有的、崭新的亮点。”一位曾参与生态城项目研究论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建设中的生态城
2007年6月,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商定,将选择一个缺水、盐碱、有污染的地区,共建“中新生态城”项目,为解决当代环境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天津市立即组成专门小组展开工作。经反复比选,提出在滨海新区塘沽、汉沽结合部沿海区域建设的选址方案。经过努力,天津滨海新区与河北唐山、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包头纳入备选城市,接下来经历了5个多月的拉锯式谈判。滨海新区和市规划国土部门组成专门班子昼夜兼程研究论证。
“最艰难的一天,是与新方从上午8点一直谈到下午2点多,系统回答了新方提出的60多个问题,中间没有一个人想到‘午饭’。”该负责人介绍说,最激烈的一次地价谈判,新方团队曾拂袖而去。后来新方国家发展部组团先后7次到选址地考察,天津也组织了30多人的团队到新加坡与政府和相关企业进行了广泛接触。真诚和效率赢得了信任,在建设部的支持下,新加坡方面最终选择了滨海新区。2007年11月18日,中新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生态城项目落户滨海新区,成为中新双方继苏州工业园区之后又一个重大政府合作项目。
生态城现状
从协议签署到项目开工,进入紧张的商务谈判和前期准备。如今,生态城在一步步实现中央当年提出的“引导21世纪人类居住工作新模式”的目标: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建成,绿化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总面积800万平方米的建筑项目全都通过绿色建筑评价;区域内道路纵横、楼宇林立;互联网与高科技、文化创意、精英配套、滨海旅游、冷链物流五大产业蓬勃发展,注册企业达到3760多家,就业和生活人口超过5万人。一座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蓬勃、社会和谐”为特色的生态新城正展现在渤海之滨,并继续为城市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
来源:渤海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