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做的最新的实验显示,内向人和外向人在思考时,大脑不同部位的血流量不同。外向人比较活跃的部位是大脑后叶。这表明外向人的确思考时经常使用较短的神经回路。所以,外向人的一个特质就是,反应快、行动快、行动力强,但是容易冲动行事,思考容易欠缺深度。再有就是我们都了解的一点:外向人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新环境、喜欢更多外界刺激。新鲜的信息让他们感到精力充沛、兴致盎然。 另外,我们通常会觉得外向人更容易快乐。研究表明,这种感觉是事实。心理学家曾让内向人和外向人连续84天汇报他们每天的情绪状况,大家都是周一情绪较低落,随着周末的来临,情绪逐渐提升。但不管哪一天,外向人都比内向人汇报了更多的积极情绪。就是说,至少在他们自己的主观感觉来看,外向人觉得自己更快乐(尽管内向人可能对外向人的某些快乐评价为“瞬时”、“肤浅”)。 外向人更快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们社交机会多,而人的很多需求,如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等等,都能够在社交活动中得到满足。另外朋友也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另一个原因是,外向人似乎更乐观一些,他们对奖赏更敏感。比如,一个研究显示,同样遇到好事情,外向人会比内向人更开心。而当同样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外向人却比内向人更少感到失望、受到打击。在同样模棱两可的信息中,外向人更倾向于乐观的猜测和预期。 生活中我就有这样的感觉,当听到一个巨大的好消息时,外向人会把快乐爆发出来,欢呼蹦跳,而内向人则可能只是微微一笑,甚至会皱皱眉头。别人还以为他们在装酷,其实他们是真的一下子就想到了好事情也可能带来的种种副作用和小麻烦。 当然,这并不是说外向人一定真的是更快乐。他们的很多烦恼可能来自莽撞行事、判断失误,他们有时也会忽然发现自己整体在忙一些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一些外向人到了一定年龄,有时会感到精力透支,因为他们给自己找了过多的事情在做。 对外向的孩子,应该有哪些养育侧重点呢? 利用游戏来训练专注力和自控能力
很多家长觉得外向的孩子太缺乏自控能力、太不专注、坐不住、淘气,难以管教,我想,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家长管教的方式不适合孩子。就像我过去讲自律的博文里说的那样,家长要尽量利用游戏的方式来训练孩子。 比如,如果让孩子罚站,客观上也可以起到帮助他控制自己的作用,但是这一方面引来了很多敌对情绪,另一方面,这样的控制是被迫的,这并没有真的锻炼到孩子自觉控制自己的能力。同样是一个事情,如果家长说,现在我们都开始扮演雕像,或者扮演英国皇宫的卫士,看谁能演的时间最长。这样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孩子就没有情绪问题,也锻炼了自律。 所以,外向孩子的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做相关的游戏,比如,找不同(现在有很多非常好看的找不同的书)、玩多米诺、玩拼图等等各种需要专注去做的游戏。外向的孩子一般好胜心都很强,所以可以多利用比赛、激励等方法跟他游戏,比如,看谁能更长时间不说话、扮演机器人等等。 这些游戏只要家长坚持去做,孩子的专注和自控能力就会一点点提高。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每件事情都是在塑造孩子的大脑神经的路径,一个路径反复使用,它就像小路一样越走越平坦,慢慢地就变成了熟悉的路径,就形成了某种习惯或能力。 另外,对专注力和自律能力的培养,也不只是外向孩子的任务,而是现在所有孩子的事情。只是这些对于内向的孩子更容易一些,似乎不用特意安排,他们自己就很享受这些活动,而外向孩子需要更多引导而已。 我们常听老人感慨,说现在的孩子没有过去的孩子好带了。我看到美国有专家做过相应的调查,证明了这一点。这个调查是,同样是保持直立不动,现在的5岁的孩子,没有几十年前3岁的孩子做的好。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普遍更缺乏专注和自律能力?原因恐怕很复杂,比如外界刺激更多、养育方式不同、父母自身的变化等等,不管原因如何,这说明我们对所有的孩子都要重视这方面的训练。 另外想到一个提醒是,对外向孩子来说,电子游戏的危害似乎更大,因为多数游戏都是鼓励短期奖赏回报,外向孩子本来就更倾向于追求即时奖励和瞬间满足,这种游戏会更加强化这一点,玩久了,孩子会变得难以忍耐和等待,不能忍受延迟满足,如果不能马上得到奖赏就选择放弃。所以不要认为电子游戏可以锻炼专注力,切记,少玩为好。
培养同理心和后果意识
同理心是好的情商的重要标志。对外向的孩子,家长可以多讲一些同理心的道理,启发孩子换位思考,尝试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同时,家长在对待孩子时也要多多共情,做同理心的示范。你这样对待孩子,孩子就会跟你学习,也同样去对待他人。 外向孩子做事前思考的过程少,所以家长要经常提醒他们,多考虑事情的后果,培养后果意识。后果意识就好比是刹车,可以对外向人喜欢“加速”的神经系统起到牵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