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泥板写信如何保护隐私?除了将人的尸体做成木乃伊,古埃及人还把什么做成木乃伊?中国发现最早的黄金货币叫什么?当我们参观一个文物展,到底应该怎么参观?4月9日,记者来到国家海洋博物馆“大河文明”特展,请该馆科研科普中心副主任朱辞为读者进行详解。
“大河文明”特展由国家海洋博物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主办,意大利驻华使馆、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支持。近200件(套)来自中、意两国共16家文博单位的文物“亮相”,展览持续到7月28日,将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向观众描述在大河源流的滋养下,不同文明诞生、发展、演化和流变的历史轨迹,深度阐释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所有参展文物来自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意大利东方艺术博物馆、意大利都灵皇家博物馆、意大利巴拉科古代雕塑博物馆,以及河南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徐州博物馆、杭州市临平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焦作市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周原博物院、古陶文明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的珍贵馆藏。本次展览以世界大河流域诞生的文明古国为主题,分别从“孕育”“塑造”“城与国”三个篇章呈现,用四大文明古国留下的珍贵文物,向观众讲述了古代人民依靠大河流域发展农耕文明的精彩历程。近200件(套)珍贵文物中,有108件(套)来自意大利,除了萨尔贡二世国王浮雕像为复制品以外,其余全部都是原件珍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站也将是这108件珍品在国内展出的最后一站。
什么,古埃及人是最早的“猫奴”?
在“孕育”篇章,几件特别的展品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这是猫还有鱼的木乃伊。
古埃及人笃信灵魂可以永生,为了让灵魂有寄存之地,便用亚麻布包裹着尸身进行防腐制作成木乃伊。据朱辞介绍,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当中,也会把一些动物做成木乃伊,有的是作为逝者的灵魂伴侣,在地下陪伴他们,有的是作为他们的食物,有的是把动物木乃伊献祭给神明。古代埃及人将猫视如神明的化身,还会把猫看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当猫死后它的主人会陷入深深的悲伤,有的甚至还会把眉毛剃掉。它的主人会把它做成木乃伊,在入葬的时候,主人还会把它喜欢吃的一些食物一起进行埋葬,比如鱼等。如此说来,古埃及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猫奴”了。
就在这件猫木乃伊旁边,便展出了鱼的木乃伊,旁边还展出了鱼的棺材。
“孕育”篇章里还展出了一些陶器,如变体鱼纹彩陶盆,其归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可以说是整个特展年代最早的文物之一。
变体鱼纹彩陶盆
在“孕育”篇章,您还可以看到距今4000多年的古埃及船模型,古埃及人信奉太阳神,他们坚信尼罗河的尽头是太阳神的所在地,而船模型就是冥界河流上引渡灵魂的载体,如果仔细看,船模型的两侧还绘有荷鲁斯之眼图案的护身符,古埃及人相信荷鲁斯之眼能在复活重生时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辨别善恶、捍卫健康与幸福的护身符。
费昂斯沙伯替俑
这一篇章还能看到费昂斯沙伯替俑,费昂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工合成材料之一,一种类似玻璃材质的材料。古埃及人认为,人们死后会承担一些劳作任务,这时便可由替俑代替主人完成。
亡灵书
还可以看到亡灵书,根据埃及的宗教信仰,它们将作为通往来世的通行证,引导死者度过艰难而危险的地下世界。
原来,苏美尔人的信这样“加密”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有这样一首歌曾这样唱道。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称两河文明,是指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现今伊拉克境内)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形成的文明。苏美尔人所建立的苏美尔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的一部分。
在“大河文明”特展的“塑造”篇章,展出了距今5000年左右(公元前3500-前3000年左右)的苏美尔楔形文字泥板。朱辞介绍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苏美尔楔形文字就是写在泥板上的。是在泥板将干未干时,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写完后再烧硬或晾干。那么,如果苏美尔人以泥板通信,要怎样才不让送信的人看到信的内容呢?可以在泥板外再用软质的泥土包起来,在上面加盖印章。收信人收信后敲掉覆盖于上的泥土,就能看到信的内容了。
2000年前的汉代“别墅”原来长这样
在“塑造”篇章,还展出了两座陶仓楼。在汉代,陶仓楼模型是随葬建筑明器,展现了汉代庄园主的居住和生活场景。
其中一座汉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由主楼、附楼、院落和阁道四部分组成,整体构造精致且复杂。在目前出土的众多陶仓楼中,汉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是发现的层数最多、最高大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汉代建筑明器。
旁边的汉四层彩绘陶仓楼,虽然不及七层的那么恢宏,但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座通体彩绘陶仓楼,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称为“最美陶仓楼”。
先秦时期的郢爰、秦“半两”铜钱,这里都能看到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根植于广袤的大地上。在“城与国”篇章,展出了众多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相关珍贵文物,它们不仅是中国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
饕餮纹斗
师同鼎
在这里,有西周时期的编钟、伯多父盨、师同鼎。“师同”为人名,师同鼎腹内壁有铭文7行54字,是研究西周历史及周王朝与北方强族关系的重要史料。
伯多父盨
在“大河文明”特展,还展出了“郢爰”,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黄金货币,“郢”是先秦时期楚国都城的名称,“爰”有人认为是楚国的重量单位,一爰大约为250克。楚地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当时黄金的流通仅限于上层社会,使用时需要切割,因而出土的郢爰大多为零星碎块。
郢爰
秦“半两”铜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为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秦“半两”铜钱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圆形方孔,这样的形式也成了此后历代封建王朝钱币的样式。“城与国”篇章,便有秦“半两”铜钱展出。衡是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秦“半两”铜钱旁边的铜诏铁权就是一种衡,相当于如今秤砣的作用。
有讲解吗?
很多读者关心,特展现场是否有讲解。记者了解到,周末和节假日,国家海洋博物馆将提供公益的人工讲解,时间为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平时则可以租用语音导览器,或者扫描展厅门口的二维码收听免费讲解。
据了解,“大河文明”特展开展以来,已接待观众万余人次。预计整个展览期间将接待游客7万人次。
今年还将开办哪些展览?
据朱辞介绍,今年以来,国家海洋博物馆已新办了三个展览,即向海图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船模型特展、“大河文明”特展和「遇见蓝眼泪」微观海洋数字光影展。接下来,海博馆还将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陆续推出多个展览,在引进来方面,将举办“舰证强军”特展、“海图展”、野生动物保护特展、海上丝绸之路文物文化特展等。在走出去方面,已赴武汉中山舰博物馆举办通草水彩画特展。此外,2024年海洋十年大会将于4月10日~12日在巴塞罗那举行,国家海洋博物馆联合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气候协作中心将在大会上举办卫星活动,中国古代航海技术文化相关展览,明天即将开幕。而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海博馆还将赴珠海举办我国大洋科考成就相关的展览。
当我们参观一个文物展,到底应该怎么参观?
朱辞建议,参观文物展,不仅要看展柜里的文物,更应该像阅读一本书那样,阅读一个展览。不论是展板上的文字介绍,现场电视屏幕里播放的视频,都是整个展览的一部分。记者看到,“孕育”篇章现场播放的视频中,展示的正是亡灵书材质莎草纸的制作工艺,也是展览的重要内容之一。“希望观众可以驻足更长时间,阅读墙上的说明,观察文物的细节,也许就会有不同的体会。”他说。
来源:津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