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历史印记 培育爱国情怀
———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三年二班大沽口炮台遗址参观纪实
2019年12月1日,碧空如洗,万里无云。虽然寒气逼人,但我们三年二班的同学和家长们却热情高涨。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班级家校协会的积极组织下,大家来到大沽口炮台遗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早上10:30,家长和同学们早早地来到这里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开启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之旅。 大沽口炮台遗址, 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东南海河入海口,有“津门之屏”著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在用心聆听着: 咸丰八年(1858年)为加强海防,确保京城安全,清朝政府在南、北两岸修筑“威”、“镇”、“海”、“门”、“高”座大炮台和20多座小炮台,防务不断加强。近代随着国外列强对华侵略,大沽地区更成为北方战略要地。 从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1858年,1859年,1860年,1900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入侵。 他们依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乃至进逼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誉为东方艺术宫殿的圆明园焚之一炬,迫使清统治者两次离京出逃。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为确保他们在中国横行,强行拆去了大多数炮台,后来只残留有南岸的“威”字和“海”字炮台以及北岸的“方”炮台。 从同学们义愤填膺的表情中能够看出,从来没想到我们国家受到过如此的屈辱。 接下来,我们一起重点参观了保存最完整的“威”字炮台,用心触摸锈迹斑斑的历史,走近这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敌的历史见证。 在“威”字炮台上,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那种自强不息,坚强不朽的灵魂,依然屹立在渤海湾的海河口处,映射出先辈巧夺天工的智慧结晶,也让后世子孙永远不会忘记那段鲜血铸就的历史、不会忘记为国牺牲捐躯的无数英烈。 在最后一次大沽口战役后,英法联军直接攻占北京,并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掠夺中国大量珍贵的文物财物,条约上还要求我们无条件接受战争损耗的赔款,并在后来的《辛丑条约》中要求拆毁大沽口炮台要塞,解除从大沽口进京军事驻防。如今博物馆内陈列的残石断炮,即为当时被下令砸毁并沉入海河,现而今被打捞上来,庄严摆放在博物馆陈列台上。虽已锈迹斑斑,破旧断裂,但它的存在就是历史的见证。让参观的后人对那段历史的一种回顾和纪念,也是对那些因英勇抗击入侵者而牺牲的英雄前辈们的凭吊与祭奠。 同学们纷纷表示:被人欺负就要自强,就要反抗,他们表示从小要记住中华民族这段历史,领略英雄前辈们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同学们一致表示:少年强则国强! 通过此次参观,大家都能深深感觉到,现如今的我们,更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开拓进取,将来长大了要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为我国的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后记:此次参观,虽然因为博物馆在维修没有开馆,我们只参观了遗址,但受到的教育意义非凡。同学们相约等博物馆开馆后再次前来,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 摄影:迟文鹤 撰稿:李嘉美 迟兆辰 审核:魏瑞敏 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三年二班家校协会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