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不到10岁开始习武,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开一家武馆,免费教大家练拳,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李玉广激动的说,作为螳螂拳和形意拳的传人,他一直致力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日前,在滨海新区茶淀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他创办的“玉广武馆”正式对外招生。
自幼习武 武术伴随老人一生
今年82岁的李玉广老人,家住茶淀街五羊里社区 。老人在社区里是一位“名人”,不少居民都认得这位义务教授孩子们武术的“李爷爷”,大家也对老人对于中华武术的这份痴心,还有老人对孩子们的付出而充满敬意。李玉广出生于一个世代习武的家庭,家族传承着螳螂拳和形意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螳螂拳是我家祖传,而且祖训是传内不传外。”李玉广说。不到10岁的时候,李玉广就已经站在了练武场上,跟着太爷李宝祯习练螳螂拳,后又习练形意拳等拳术。当时,他的爷爷和父亲就是他最好的教练。这也让对于自己能够拥有学武的机会而倍感珍惜。由于勤学苦练,悟性高,很快悟出螳螂拳、少林拳、形意拳的奥秘,掌握了拳术精髓,独成一派,成为民间武术界的佼佼者。武术就这样融入了李玉广的生命里。武术,就这样伴随着从李玉广孩童走到青年,从青年走到中年,直到如今。
胡同里马路边公园里教起徒弟
“不论年龄多大,只要想学,能坚持我就教,不收学费,义务传授。”李玉广告诉记者,很多习武之人的武术都是只在家族内传授,大家都想守着自己的“绝活儿”,不轻易亮出来,更不轻易传授给他人。自己的家训也是拳术只传内不传外。但是,李玉广觉得,武术的传内不传外,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因此他打破传统、外传家艺。每次有人向他请教时,他都会毫无保留地讲解。因为李玉广一家习武的名气在周边都有所耳闻,有这个“底子”在,一开始教,就有很多武术爱好者慕名而来。那时,李玉广住在营城的平房里,夏天他就带着学生在胡同里练,冬天在他专门盖的三间小房里练。后来1976年地震,房子塌了,他就带着学生们在马路边上练。环境虽然挺艰苦,但让李玉广高兴的是前来学武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他的学生有数百人,最小的十几岁,最大的80多岁,从小学生到企业职工再到社区居民,培养出了甄守礼、刘洋、苗少英、杨大卫等多位“武林高手”。 随着学生越来越多,场地问题,成了困扰李玉广的难题,李玉广又来到了河西公园练武。听说,武术名家义务教学,不少家长还特意从大老远的地方带着孩子赶过来学武,为的就是希望通过习武锻炼孩子的身体和意志。10岁的李佳明已经学了半年多了,他说:“李老师告诉我们练武要讲究拳德,练武绝对不是为了欺负别人,强壮了身体,才能更好的帮助别人。”
坚守与付出,一位“武者”期盼
“我一直梦想着能有一个专门练拳的武馆。”李玉广说,滨海新区茶淀街道办事处得知他的想法后,决定从市民学校腾出两间房屋,供其无偿使用。“这样我就有了河西公园和武馆两个习武基地,更增添了我传承、普及非遗文化的动力。”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记者在位于茶淀街六安里的“玉广武馆”看到,整齐的兵器架以及墙上挂着的“武”字,让人感受到了武术的魅力。
李玉广说,自从他从天津化工厂退休后便一心扑在了螳螂拳和形意拳的普及上,他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拳术,习武健身。 2015年11月,李玉广受邀代表天津参加了由河北省霸州市体育局主办的“建峰杯”第一届(京津冀)传统武术表演赛,他表演的一套传统螳螂拳,刚柔并济,受到评委及现场500多名观众的掌声。赛后,众多京津冀传统武术爱好者要求学艺,李玉广也不保守,拿出看家本领与大家切磋。
现在,每周六日全天武馆里有专门接待的工作人员,每周一到周五上午9点,李玉广都会在河西公园免费教学。现在,武馆运营虽短短半个月,但已有20多人在此练武,大都是中小学生。李玉广说:“我希望更多的孩子学习螳螂拳和形意拳,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把武术这门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下去。”
滨海时报记者 刘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