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开中学宣传 于 2018-6-6 17:17 编辑
中学不是小学六年级的简单继续。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平稳顺利地完成小学学习到中学学习的过渡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我校于2017年6月3日上午举办“小升初衔接”公益辅导活动,旨在为面临小升初的孩子与家长指点迷津。
为迎接学生和家长的到来,我校合唱社团成员精心准备了欢迎曲。其悠扬的歌声,大方的气质赢得了在座家长与学生的阵阵掌声。“南开三宝”的展示又使南开中学百余年来厚重的文化底蕴得以展露。
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校长、语、数、外任课教师,七年级学生分别从不同方面,各有侧重地为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一场内容充实的、形式生动的辅导。
语数外教师则依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具体地呈现出各科知识在初中阶段的不同特点,并对“如何做好小升初衔接”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七年级学生代表从来到南开中学一年中的学习生活经历出发,将自己为之受益的学习方法和在南开的成长娓娓道来。
活动结束后,学生和家长在学生会成员及七、八年级部分学生的引导下参观了校园。
悠悠百年,南开兴办教育的初心从未改变。推动教育发展,惠及一方百姓,南开永远在路上! 撰稿人:周昕 爱我南开 七年四班:刘东雨
不知不觉中,夏花璀璨,冬雪傲然,秋月银辉散漫,回眸又见春意阑珊,我与南开已然相处了将近一个春秋,在这一年中,我像初生的春芽,努力的从南开这块底蕴深厚的土壤上汲取营养。 刚入南开时,我便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复古的教学楼,宁静的图书馆,庄严的校史馆,敞亮的教室,还有我最期待的学霸竞争对手,这些无一不让我感到兴奋,让我对南开的生活充满了期望。 果然,南开如我所望,不仅如此,它还一直给我“惊喜”:优秀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竞争、互助、向上的浓厚学习氛围,令我在南开的成绩突飞猛进,更上一层楼,知识面也拓宽了很多。而最重要的是,我在学习上较原来而言更踏实了。老师们对我的指导、教育及建议,同学们对我的帮助等,都让我受益匪浅,引导我做更好的自己。所以,南开不仅可以教书,更能育人。 我极为感兴趣的另一方面则是南开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公能讲坛、话剧节、运动会、社团、周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做酸奶······都能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有所放松,并不断拓宽涉猎面。我非常喜欢这些活动,也希望能继续参加这方面的活动。 南开中学,这所拥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于1904年由严范孙、张伯苓创办。学校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意在让我们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的校歌体现了我们的南开精神。青莲紫的校色寓指着“出淤泥而不染”,品格高洁。四十字的容止格言影响着我们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 南开,我为你骄傲!你也像周总理一样,是完美的!我也要像周总理学习,报效南开,报效中华!
南开见证我成长 七年一班 刘俊豪
南开!一个古老而又神圣的名字!一个值得国人骄傲的名字! 忆2017年九月,你我相会于南开。古朴典雅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施,正如南开校色-----莲藕色般古朴典雅,儒雅大气。“出淤泥而不染”不仅是莲藕的写照,更是南开人具备的精神写照。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教育之核心,必不可少的也便是公能教育。公,指爱国爱群之公德;能,指服务社会之能力。公能讲坛便是公能教育其一。仅入学不到一年的我便听了许多名人的讲座,并从中汲取许多的知识。白岩松老师的讲座,让我了解了学习的内涵,蒙曼老师则将你我拉近与唐诗宋词的距离,共领古诗词之风韵。 在这一年里我培养了“手不离笔”的好习惯。而这,源于南开中学辛苦付出的老师们。开学第一天,杨老师就严格要求我们,无论参加讲座,还是活动都要带好纸笔,为随时记录做准备,摘录好词好句,从生活中学习。正是如此,在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们也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地成长。 一天中相处时间最长的要数同学们了,四十名同学携手并进,共创一班和谐大家庭。为了这个大集体,大家多么努力啊,运动场上体育健儿们挥洒汗水,用努力和拼搏换来了后黑板上悬挂的荣誉。有些同学受伤了,仍不顾个人伤痛,为班级集体利益勇敢拼搏。正是你们,使我们这个大集体产生了共鸣,使我们更像一个家。 “南开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南开优秀的教育资源下,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作为民族希望、国之栋梁的我们更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共同理想去奋斗。为了不让这片神州大地再遭受战火的洗劫,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做好国家的接班人。让我们国家永远成为立于世界之巅的东方雄狮。 记得周总理十五岁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如今我们国家立于世界巅峰,并无弱小之虑。但我们就可以不好好学习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更应该要好好的学习,真正地做到“今日我以南开为荣,明日南开以我为傲。” 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敢于拼搏敢于奋斗;让东方雄狮,成为世界各国熟悉的称谓!让“东亚病夫”之称,永远离开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