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津人称地名“尖山”要加儿化音——“尖山儿”。在天津话中凡加儿化音的名词大多与小巧精致有关。那么“尖山儿”的山到底有多大呢?“山儿”是真正意义的山吗? 尖山儿曙光里市场,现已拆除 天津属于退海成陆的滩涂地貎,不曾有山。“尖山儿”不是村庄,也无高地,而是早在明朝“黑牛城”一带的人们对其北部一片盐碱地的泛称。相传明万历年间,即有先民在盐碱地里架锅起灶熬制碱硝,碱可用来去除污垢,也可在蒸馒头之前去除面团酸味。硝则是配制火药不可缺少的原料。熬制碱硝需要在干旱的季节里从盐碱地中刮取碱土备做原料。“津南”的碱土属于“瓦碱”,每到干旱季节,地表会泛起一层厚厚的“碱皮”极易收取,熬碱工们把收回的大量碱土堆放在露天场地。在汉语中,人们习惯把成堆的东西用“山”来形容,比如:“堆积如山、积土成山”。如是依此,人们将这些白花花小山似的碱土堆称为“碱山儿”。天津话的“津南古音”极易将“碱山儿”说成“尖山儿“,所以,“碱山儿”被讹传成了“尖山儿”。 (本文摘自《天津方言》报2018年2月号,总第3期。)
《天津方言》报创刊于2017年9月9日,由天津非遗保护协会、南开区文联支持、天津方言协会主办,郭文杰先生任主编,张显明先生、王和平先生任责任编辑,每月一期,免费发行,每期印数5000份。天津著名书画家姚景卿先生为《天津方言》题写报名。 【更多阅读】 孟国:二把刀、二巴巴、二五眼 张春生:小语句,大声调,细情李子健:津话说叉 罗澍伟:“扛刀”与“挎刀” 赵永强:嘎巴菜不是锅巴菜 宋玉文:兔儿爷 高伟:“九地”在哪? 老明:天津有过栏杆铺
张建强:冬菜的讲究 三酉话:李纯牌桌遇老乡,报仇十年不算长 李炳德:对天津方言研究的几点看法 张绍祖:早年天津学校方言 张显明:冯老缝卖鱼——堆乎了
津沽记忆博物馆是《天津方言》报的授权发报地点,这里有“方言写的字儿、方言说的韵儿、方言用的地儿、方言讲的味儿、方言表的事儿、方言藏的闷儿”!您如果想看这份有文化又好玩儿的报纸,可以来津沽记忆博物馆领取,免费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