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半岛观邸宜禾第15盘

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查看: 27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授权】《神堂记忆》之八:大神堂,二月二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355

帖子

14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5 10:09:51 | 只看该作者 |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

本号从2017年11月15日起历时两个月连载了王雅鸣先生的《大神堂往事》。连载刚刚完成就收到了“土生土长的大神堂人”、作家姜茂树先生的《神堂记忆》。渔村的拆迁虽然拆掉了祖居的老屋、牵走了渔民儿女,但拆不掉“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牵不走难忘的乡愁和岁月的记忆......

让我们随着茂树老师的笔重回大神堂。

齐惠敏

2018.1.29


作者寄语

齐老师您好:我是土生土长的大神堂村人,是听着渤海湾的涛声长大的,对于生我养我的小渔村有着深厚的情感。

大神堂村位于渤海湾底部,处在东经117°57′31″,北纬39°13′05″的坐标点上。她是滨海新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目前天津市沿海仅存的一个渔村,这里盛产鱼虾蟹贝等海鲜产品,也曾是传说的“燕王扫北”、“凤凰飞落海边”的地方,同时她还是最早见到天津市第一缕曙光的地方,“神港”最南端矗立着书法家唐云来先生书写的“津门第一缕曙光”碑。

先祖们为了生存,曾顽强地与狂涛骇浪搏斗,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善良互助、救死扶伤的传统美德,创造出朴实淳厚的民俗民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座“鱼骨庙”为我们留下许多传说故事,就连她的村名也充满神秘的色彩。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朴渔村,为了滨海新区改革开放与整体发展的需要,承担了最大的牺牲,已经开始进行整体搬迁。古老的神堂庄,就要在村民和世人的眼里与记忆中逐渐消失,令人十分惋惜。

我忘不了幼年时期曾住过的茅草房,忘不了在煤油灯下学习和聆听的传说故事,忘不了在鱼骨庙里上学的美好时光,忘不了与同伴在海边戏耍的乐趣,忘不了穿上工装,第一天在村企上班的欢乐情景,忘不了村民们勇战海啸、抗震救灾的英雄壮举……

如今,虽已年过花甲,但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却始终萦绕在脑际,且越来越强烈。因此,便萌生了将自己经历的事情、本村的发展变化整理成文字的想法,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撰写完成《永远的故乡——大神堂》一书,在村民中引起反响并给以肯定。

与神堂村朝夕相处、日夜相伴,她的一切早已融入我的血脉之中。因此,我在村里寻找询问当年那些在海上曾经英勇救助渔民、渔船的老渔民;我们曾一起参加战海啸和抗震救灾的那些老师、同学和村民们。受访的人在讲述当时的情景时都很激动,他(她)们说村庄已经拆迁了,今后永远再也看不见找不到曾经的家了,应当把这事讲给年轻人、讲给更多的人。现在这些事情已无人提起,包括自己的子女都不了解了。他(她)们表示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和记住神堂村的老一辈人曾经做出的贡献,因她凝聚着大神堂人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对于先辈和今人创造的历史业绩,我们理应弘扬。对于村民的鼓励,我牢记在心,于是又写出几篇关于大神堂村渔民海上救险、救人的故事。

神堂庄有故事,神堂庄的往事不能忘记,神堂庄的渔家人大可赞颂!

不忘大海、家乡的养育之恩。大神堂,那里有我的魂与根,是我永远眷恋的故乡!

请齐老师指导,感谢!

姜茂树

2018.1.15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在渔村也是一个重要节日。大神堂虽与北塘同属滨海地区,风俗却不尽相同。渔家人祖辈驾船在大海中闯荡,特别信奉崇拜龙,都想把勤劳的龙子龙孙引领到自己家中供奉,以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所以,自古就有请龙和送龙,也称领龙的习俗。

李铁利先生授权作品

龙离不开水,传说请来的龙神被安卧在各家的水缸内。渔家人担心这样再勤劳的龙神也会变懒,因此一年过后就要把旧的送走,领进新的(也叫勤龙)。二月二那天天不亮,奶奶早早就把我们都叫起来,洗净手脸跟着爸爸、叔叔,端着草木灰来到水井边恭请新龙,并撒一溜儿草灰至家里水缸边,这就是把新龙领进家中了,然后又让我们把懒龙领走。奶奶说这叫勤懒替换,必须保证勤龙留在家中,让我们不要学懒龙、做懒龙,人要是懒了就会啥事也干不好、做不成。于是,我们把缸里的水淘进水筲,先围着水缸转一圈儿后喊着:“懒龙出窝喽、懒龙出窝喽……”随后抬起水筲向屋外走去,一路用水瓢连续不断地洒水,还不停地重复念叨着:“懒龙出窝喽、懒龙出窝喽……”一直走到街前的大水坑边,把水洒进坑中,这样就是把懒龙送回老家去了。

为了让子孙记住要学勤、莫学懒,神堂的老辈人还想出把凉粉切成像龙鳞样的扁块儿,用煎焖子的法子来表示对懒龙的惩罚,督促它尽力驱风压浪,保持大海安宁,保佑渔家人平安。煎焖子最为拿手的当数杨驾长。他把用石磨推研极细的玉米淀粉先熬成凉粉,再把平底锅抹上油,慢火煎到双面微现焦黄。煎好的焖子盛到盘子里趁热浇上麻酱汁、蒜泥、香油、醋等作料。最后,经杨驾长点入些许纯正的虾油煎成的焖子,那种凉粉的筋道、海鲜的串味,咸淡适中清香爽口,让人吃过便回味无穷。不但深受本村人的喜爱,也有附近村庄的人,特意前来品尝这独特的虾油煎焖子,由此也就留下一句口头语:“杨驾长煎焖子,离不了神堂的虾油”。

渔家人相信“龙威大发”这句老话儿,所以这一天的食物多以龙为名,面条叫龙须面,米饭叫龙籽,饺子叫龙耳朵。尤其是这天家家包饺子、人人吃饺子。据说,在那个相当落后的年月里,吃了被叫做龙耳朵的饺子,撑船出海的人便能闻听八面来风并感知风力的大小,以决定是否继续生产还是回港躲风。

李铁利先生授权作品

农历二月初二,是渔家人为了祭祀、祈求龙神保佑出海时人船平安、一网两船的民间节日。渔家人把朴实的愿望寄托在俗事之中,告诉后人要勤劳,不要懒惰,只有勤奋劳动,才会使日子过得更加红火。(待续)

(本文在2017年2月以《大神堂往事.续篇》为题在《天津日报.满庭芳栏目》连载)


【相关阅读】

王雅鸣:《大神堂往事》总目录

姜茂树:《神堂记忆》之一:海风中的那面旗

姜茂树:《神堂记忆》之二:雾海救险

姜茂树:《神堂记忆》之三:海上女英雄

姜茂树:《神堂记忆》之四:一次夜海救援

姜茂树:《神堂记忆》之五:蛮爷

姜茂树:《神堂记忆》之六:拉船

姜茂树:《神堂记忆》之七:激战大决口

【更多精品文章阅读】

李希闵:《沽水流霞》总目录及序跋


作者简介

茂树,本名姜茂树,

作品见于《中国老年报》《中国青年》《天津日报》《中老年时报》《今晚报》《滨海时报》《天津社会文化》《中华诗钟》《海河文化》《中华风》《诗文杂志》《蓟运河》《大沽口》《直沽文化》《七里海》《中国诗歌网》《北方网》等报刊、网站。有作品获市、区征文赛三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著有村庄史类《永远的故乡——大神堂》民俗小说《鱼骨庙的传说》。

为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海河文学社》会员、编委;天津海韵诗社会员、久萍诗社会员、汉风诗社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生态梦网版权所有   © 2013-2015 ECODreamers.com     津ICP备14004310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布  不代表生态梦网立场  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