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帆)船时代,大篷是船在海上航行的主要动力工具。依靠大篷的高度和角度来控制船的航行速度和方向。“翻”字忌口,所以汉沽一带的渔民把风帆称“大篷”,把扬帆称“打篷”或“扯篷”。打篷多用于大篷升起时,俗称“把篷打起来”。扯篷多用于大篷扩展高度时,俗称“扯点”,即长点的意思。
无论是打篷一始还是中途扯篷,都需要足够的力量。过去,船上人员有限,又没有机械动力辅助,虽然他们把滑轮组运用到了大篷的升降过程中,但滑轮组的增加会降低大篷的升降速度,所以要尽量减少滑轮组。这就需要他们挖掘自身的潜力,《打篷号子》应运而生。 滨海一带的渔民们笑称“蔡(家)堡打篷的号子——一个喎”。你可别小看了这“一个喎”,它能调动船工们的激情,鼓起大家的干劲。随着“一个喎”、“喎哩个喎”、“喎上喎”之间语气、语调、语速上的变化,大篷应声舒展。 徐徐的西南风吹起,给船工们传递了一个信号——涨潮了,鱼虾满舱的渔船要回家了。驾长(船长)归整舵堂,嘴里也没闲着:“爷儿几个,打篷!” 三五个船工齐刷刷地来到大桅底下,大家依序站立抓住打篷的主绳,号头顺手解开主绳的末端,随之他的号子唱了起来:“一个喎呀……” 船工们接号头的余音唱起:“喎哩个喎呀……”随之拉紧绳子往下蹲身。 号头接着唱:“喎上喎呀……”并往上倒手,抓住绳子,做与大家相同的动作。 船工们接着唱:“喎哩个喎呀……”同时起身继续抓主绳,重复上一次动作。他们把相同的音符做为一个节点,形成劲往一处使的合力,使劳动力达到最佳效果。 这时,你听到的是那种舒缓、优美、浪漫的音符,可以感受到他们欢快的心情。从他们扬着的笑脸上能看到他们心底燃着的希望。 同是一曲《打篷号子》,环境不同它的表现也有不同。当驾长发现东北方向有大块黑色的云彩出现,他还是那句话“爷儿几个,打篷!”,但很明显他的语气重了。 见大风将要来临,打篷的船工们都已严肃起来。这时“一个喎”的号子声是沉闷而急速的。它所表达的是渔家人的沉稳与坚强。 现在,有老一代渔民在悠闲的时候,嘴里还不时地哼出“一个喎”的号子声。这也许是他们对过去生活的一种美好回忆吧。(待续) 《渔家号子》系列文章阅读:
作者简介
刘翠波先生,天津滨海汉沽渔民协会会员。1964年生,现从事海上渔业生产,深入了解汉沽地区渔家传统文化元素。业余爱好文学写作,著有《渔民笔下渔家事》《蔡家堡记忆》两本散文集,在滨海时报发表滨海丛话类作品二百余篇;喜欢摄影,从2010年起搜集到大神堂、洒金坨、蔡家堡等渔村渔民大量图片资料。搜集整理到部分前辈留下的渔家号子和飞镲等影像资料。自愿加入滨海渔盐文化保护志愿者团队,依托集体的力量,争取更有效地抢救、整理、保护、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滨海盐渔文化志愿者团队”发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