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半岛观邸宜禾第15盘

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查看: 26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授权】《神堂记忆》之二:雾海救险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355

帖子

14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1:33:27 | 只看该作者 |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

本号从2017年11月15日起历时两个月连载了王雅鸣先生的《大神堂往事》。连载刚刚完成就收到了“土生土长的大神堂人”、作家姜茂树先生的《神堂记忆》。渔村的拆迁虽然拆掉了祖居的老屋、牵走了渔民儿女,但拆不掉“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牵不走难忘的乡愁和岁月的记忆......

让我们随着茂树老师的笔重回大神堂。

齐惠敏

2018.1.29


作者寄语

齐老师您好:我是土生土长的大神堂村人,是听着渤海湾的涛声长大的,对于生我养我的小渔村有着深厚的情感。

大神堂村位于渤海湾底部,处在东经117°57′31″,北纬39°13′05″的坐标点上。她是滨海新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目前天津市沿海仅存的一个渔村,这里盛产鱼虾蟹贝等海鲜产品,也曾是传说的“燕王扫北”、“凤凰飞落海边”的地方,同时她还是最早见到天津市第一缕曙光的地方,“神港”最南端矗立着书法家唐运来先生书写的“津门第一缕曙光”碑。

先祖们为了生存,曾顽强地与狂涛骇浪搏斗,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善良互助、救死扶伤的传统美德,创造出朴实淳厚的民俗民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座“鱼骨庙”为我们留下许多传说故事,就连她的村名也充满神秘的色彩。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朴渔村,为了滨海新区改革开放与整体发展的需要,承担了最大的牺牲,已经开始进行整体搬迁。古老的神堂庄,就要在村民和世人的眼里与记忆中逐渐消失,令人十分惋惜。

我忘不了幼年时期曾住过的茅草房,忘不了在煤油灯下学习和聆听的传说故事,忘不了在鱼骨庙里上学的美好时光,忘不了与同伴在海边戏耍的乐趣,忘不了穿上工装,第一天在村企上班的欢乐情景,忘不了村民们勇战海啸、抗震救灾的英雄壮举……

如今,虽已年过花甲,但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却始终萦绕在脑际,且越来越强烈。因此,便萌生了将自己经历的事情、本村的发展变化整理成文字的想法,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撰写完成《永远的故乡——大神堂》一书,在村民中引起反响并给以肯定。

与神堂村朝夕相处、日夜相伴,她的一切早已融入我的血脉之中。因此,我在村里寻找询问当年那些在海上曾经英勇救助渔民、渔船的老渔民;我们曾一起参加战海啸和抗震救灾的那些老师、同学和村民们。受访的人在讲述当时的情景时都很激动,他(她)们说村庄已经拆迁了,今后永远再也看不见找不到曾经的家了,应当把这事讲给年轻人、讲给更多的人。现在这些事情已无人提起,包括自己的子女都不了解了。他(她)们表示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和记住神堂村的老一辈人曾经做出的贡献,因她凝聚着大神堂人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对于先辈和今人创造的历史业绩,我们理应弘扬。对于村民的鼓励,我牢记在心,于是又写出几篇关于大神堂村渔民海上救险、救人的故事。

神堂庄有故事,神堂庄的往事不能忘记,神堂庄的渔家人大可赞颂!

不忘大海、家乡的养育之恩。大神堂,那里有我的魂与根,是我永远眷恋的故乡!

请齐老师指导,感谢!

姜茂树

2018.1.15




在海上只要碰到遇险的船只和人员,就要拼死相救的祖训,已经深深地植入神堂渔家人的骨髓里。1977年3月末4月初,乍暖还寒,正是治冷活田的好时节。神堂村组成了拖网船队奔赴山东海域进行捕捞生产。经过连续几昼夜的航行,顺利到达预定目标山东石岛港。这一天,经过修整,补充了燃料、给养后,船队起锚向黄海八十二海区第二小区开进实施拖网作业。那时,船上还没有配备卫导、定位仪、测深仪等设备,只是凭借船用电报机、罗经、海图和探水铅锤与驾长们的航海经验去远海作业。当津汉渔016副船与015号主船,拖带着大型围网合力行进时,突然,一阵狂风袭来,掀起滔天巨浪,把新建造的大渔轮撞得就像两片小树叶似的飘摇不定。

李铁利先生授权作品

大风刚刚刮过去,浓重的海雾接着便迎面扑来,海面上一片迷茫。就在老驾长陈家岐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舵轮向主船靠拢时,一艘大型货轮驶过来,犹如闷雷炸响,渔船遭到猛烈撞击,被巨轮似钢刀般的船首拦腰切开,海水迅猛灌进舱内。在前门头舱休息的刘景善、刘宽永、刘仕富三个年轻人,瞬间便被甩进大海。船上那些还在睡梦中的人们,一边惊慌失措地向逐渐翘起的船尾跑去,一边紧盯着在海水中扑腾的伙伴儿。很快,大家就从噩梦般的恐慌中缓过神来,抄起竹篙,拿来绳子进行营救。几个大浪涌来,把眼看就要抓住绳索的落水者又推开了,几次努力都宣告失败。那三个人在大浪中拼命挣扎,时隐时现,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急得船上的人直搓手、跺脚。眼看落水的人因寒冷和惊吓已是筋疲力尽,撑了大半辈子船的老驾长明白,面对这种状况光靠落水者自身的能力是很难救上来的,只有下去人送去绳索或直接抓住他们,救援才有可能成功。年轻的船员们争抢着要下海救人,有着丰富闯海经验的副驾长刘秀民,一边脱下棉衣,一边说:“我水性好,我先下去。”驾长陈家岐一把将他拉住,命人取来两件救生衣为他穿好,又让人在他的腰上系牢两根绳子,这才把他放下船去。

刘秀民知道落水的年轻社员刘仕富不会凫水,并且已经无力再挣扎了,随时都有沉入海底的危险。此时,刘秀民感觉冰冷的海水就像有人在捻动万颗钢针似的刺透自己的全身,落水者距离渔船近在咫尺,却又好像在遥远的龙潭虎穴,在水深一百多米的大海中,雾气蒙蒙,独自救助落水者的难度可想而知!

刘秀民手脚并用地划水,奋力扬起脑袋,尽量保持身体平衡。当他就要接近目标时,一个大浪袭来,又将他们冲开了,刘秀民被灌进一大口咸涩的海水,呛得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此刻,寒冷的海水似要耗尽他全身的能量,又一个大浪涌过,他瞅准机会,使出仅有的一点力气拼命游过去,把救生衣套在了刘仕富身上,然后紧紧拽住对方已不会动弹的手臂。此时的刘秀民也已无一点回游的气力,渔船上的人看到他已抓牢刘仕富,就一齐用力将他们拖拉上船。这时候,主船已发现副船被撞,老驾长刘宽堂忙下令把拖着网的钩机摘开,卸掉沉重的渔网,轻装全速冲向副船。这里是黄海海域,水深流急,常有大型海轮通过。在黑夜大雾弥漫的陌生海域救人,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也可能会发生像副船那样被巨轮切开的危险。但是,老驾长刘宽堂为了救人豁出去了,他命令拉响雾钟、打开红色警报灯、航行灯、作业灯和其他灯光;叮嘱看好机器千万不要熄火,保障救险船的动力和用电,并不断地调整船位;让全体船员边高声呼喊,瞪大眼睛仔细搜寻,不要错过任何一个目标。同时,刘宽堂果断命令报务员陈春全启动应急预案:开启无线电对讲设备直接喊话,及时把渔船遇险的情况报告烟台港监、黄渤海渔业生产联合指挥部等单位,请求救援。接到报警后的烟台港监部门、黄渤海渔业生产联合指挥部,迅速派出救援船只赶往事故现场。同时人民海军战备值班部门接到报警呼救后,立即出动快艇冲向事故海域。

神堂村船队在附近作业的津汉渔001、002、031、032、045、046号等渔船,收听到报警呼叫后,也都甩掉网具快速聚拢过来,及时加入搜救的队伍。这时,刘宽堂驾驶的015渔船已将落水和被撞坏的016号渔船上的人员全部营救上来。人民海军的舰艇飞快赶到,载着三名已处于昏迷状态的受伤者,疾速驶向海军北海舰队威海基地的第四零四医院。


当有人采访奋勇救人的刘秀民时,他却平淡地说:“我们都是神堂人,曾经一起听着长辈们讲的那些祖训长大。我只琢磨着人命关天,赶紧救人,别的啥事还真没想过。”多么朴实的话语!神堂人传承老祖宗救人于危难之中的高尚品德,在大海里与死神顽强搏斗,创造出奋勇救人的动人事迹,将永远留存在村民心中!

(待续)

(本文在2017年2月以《大神堂往事.续篇》为题在《天津日报.满庭芳栏目》连载)
【更多阅读】

王雅鸣:《大神堂往事》总目录

《神堂记忆》之一:海风中的那面旗

作者简介

茂树,本名姜茂树,

作品见于《中国老年报》《中国青年》《天津日报》《中老年时报》《今晚报》《滨海时报》《天津社会文化》《中华诗钟》《海河文化》《中华风》《诗文杂志》《蓟运河》《大沽口》《直沽文化》《七里海》《中国诗歌网》《北方网》等报刊、网站。有作品获市、区征文赛三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著有村庄史类《永远的故乡——大神堂》民俗小说《鱼骨庙的传说》。

为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海河文学社》会员、编委;天津海韵诗社会员、久萍诗社会员、汉风诗社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生态梦网版权所有   © 2013-2015 ECODreamers.com     津ICP备14004310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布  不代表生态梦网立场  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