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半岛观邸宜禾第15盘

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查看: 2995|回复: 0

【连载】《沽水流霞》之被湮没的津西名村大觉庵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355

帖子

14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4
发表于 2017-11-2 15: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92岁高龄的李希闵老先生是天津近代历史诸多重要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日前我有幸得到李大爷的回忆录《沽水流霞》,我用了两天时间将回忆录看完后,深深地被李大爷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对民族的责任担当所感动!经李大爷当面授权,本馆将首先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连载,并于近期以内部资料的形式、重新编排印刷《沽水流霞》这部珍贵的史料。但愿我们的努力可以为今天的天津人了解昨天的天津略尽绵薄。
——馆长 齐惠敏

我家原籍山东,自太高祖迁徙来津,到我是第六代。1926年5月,我出生于当时的天津西郊大觉庵村,即今之红桥区前园。从来津的历史来说,我可以算是一个老天津人了……虑及与我同龄的乡亲可能已为数不多,深恐本应留存后世的一些历史事迹年久失传……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我愿就自己的一些记忆略叙既往……
                   ——李希闵



                                      前叙

我家原籍山东,自太高祖迁徙来津,到我是第六代。1926 年 5 月,我出生于当时的天津西郊大觉庵村,即今之红桥区前园。从来津的历史来说,我可以算是一个老天津人了。平生很关注家乡的发展和相关的历史故事,所以每当在报刊上见到相关的文字报导时,很自然地让我忆及自己亲身经历和亲见、亲为的事情。但是很少看到关于天津郊县方面的报道,尤其是我幼年生活了十多年的家乡 ---- 大觉庵,虑及与我同龄的乡亲可能已为数不多,深恐本应留存后世的一些历史事迹年久失传,更重要的是,大觉庵村和我家的原有宅院已于天津解放前夕被纵火烧毁,那是国民党的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顽固对抗解放军,为在天津修筑城防工事而把距城防外三千公尺以内的村落房舍一律“清野”,原有的村舍都成为废墟,各村的历史也被湮没。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我愿就自己的一些记忆略叙既往,如有谬误遗漏,请知者补正。

                       被湮没的津西名村大觉庵

天津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城市,虽然城垣的建成距今刚过六百年,但从宋辽时期这里就有人聚居了。它地临渤海,九河下梢,交通便利,地势冲要。南运、北运,子牙三河穿市而过,汇成海河入海,而南运河则是流经人口聚居地区的主要河道,先民们先是沿此河定居的。

1904年地图中大觉庵村附近.png
光绪三十年1904 年《天津城厢最新地图》(局部)
津沽记忆博物馆馆藏

1404 年建城后,有了城里和郊县之分,在西郊的南运河北岸,有从东往西排列着的几个村庄 , 它们是辛庄、大觉庵村、小侯家庄 ( 也称小后庄 )、杨家庄、赵家庄、卞家庄 , 与它们对岸相向的是当时属于市区建制的小园、大园和属于县制的小梢直口、李家园、姜家井、大梢直口、曹家庄、汪家庄和东、中北斜村,这些村庄隔河相望,虽然有市、县之分,但同样都没有电灯,更少有电话,生活条件基本相同。

我的老家就在大觉庵村。这个村名的由来是因为这里曾经有过一座供奉着大觉观世音菩萨的庙宇,因而得名。村庄的面积不大,推算一下不过十多万平方米(见附图),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乎都以种植花卉为业,没有农田。天津的鲜花大都是来自“西庄子”,这是对包括大觉庵在内的南运河北岸几个村庄的总称。而大觉庵则是花卉种植园之首,特别是菊花和“玉堂富贵”(以玉兰、海棠、牡丹、桂花为主组成的鲜花组合,谐音“玉堂富贵”,后有详述)更是闻名遐尔,声誉竟超百年,从那些水西庄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到从清代的康乾年间就有许多文人墨客到西乡一带游景赏花所作的诗文,盛赞花乡之美和独具特色的“玉堂富贵”。

WechatIMG363.jpeg
《津门保甲图》张显明先生提供

花卉业富裕了村庄的经济,也培育了村民的文化素质。由于村近市区,每天都有市内的小贩到村里售卖各种生活用品和食物,可说是应有尽有,和市里没有什么区别,村里也有居民开设的粮油杂货店,大家都吃商品粮。村民受教育的条件也很好,本村就有男女小学各一所,邻村杨庄子还有一所名气较高的公立第一小学(今杨庄子小学 ),渡过南运河走不多远就是著名的“官立中”(全称天津府中学堂,是当时惟一的官办中学,即今天津市第三中学的前身 ),这些条件使村民们就学方便,文化素质得以提高,也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个以花乡闻名的村落不仅拢断着天津的花卉市场,而且把培育的鲜花展销到国外。在天津市的东马路有三处闻名的鲜花庄,花圃都在大觉庵。它们是周馨吾先生开设的玉芳花园,坐落在东马路马棚胡同口,即今天的新安购物广场南侧附近;杜先生开设的欣容醉花庄,坐落在青年会对面;刘先生开设的振卉花庄,坐落在东马路的官银号附近。

这些花庄都曾把各自培育的名种花卉推销到日本和南洋各地,并举办过菊花展览。据我的记忆,玉芳花园的名菊“白瑶台”、“米化云山”、“紫薇”、“绿珠”、“孔雀开屏”等菊花曾是在大阪菊展中获奖的花王。我曾在周家看到过一本获奖的花卉像册,是由大阪方面印制的,印得十分精美。周馨吾先生家与我家是近邻,两家的人们互以叔伯兄弟相称。当他家需要与市内开设的玉芳花园有事联系时要借用我家的电话(6 局 1636 号),这是村里唯一的。因此,来往密切。我称馨吾先生为周大伯,他很喜欢我,曾把他在日本花展的照片送给我。前边所提到的几种名菊白瑶台、米化云山,绿珠等都曾在我住的居室、庭院走廊中摆过,真是五色缤纷,香盈满室,漂亮极了。

文化、经济条件的提高还促进了村中的文娱生活,在我家东跨院小便门的对面是一个被称作“马号”的地方,从称谓来看这里应该是曾经养过马的所在,但在我小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为我家的一处花圃,除了几座花窖外,进门还有几处砖土房(养鸟和鸽子的房子),一进门的北侧有五间较好的砖瓦房,村民们就在这里办起了唱京剧的“票儿房”,隔三差五地演唱一番,并特地从市里请来一位姓周的鼓老,此人精通京剧,是他教会村民演奏京剧的文(琴弦)武(大、小锣,鼓,钹等)场,因为他是个下肢瘫痪的老人,我们一群小孩就叫他周哈叭。由于有他的教练,村里的票儿房活动十分火爆。砖瓦房东边有一个很大的葡萄架,下面常年搭着一个简单的戏台,经常演出。曾彩排过捉放曹、牧虎关,奇冤报等整出或折子戏,也演过红鸾禧,背板凳等喜笑剧(行头是租来的)。我只记得我的二姑父顾筱田饰演捉放曹剧中的曹操和牧虎关剧中的黑风帕高旺,我的表叔(三姑奶奶的长子)孟昭仁演过奇冤报剧中的刘世昌,有趣的记忆是他的齿音字较重,经常把老丈的丈唱成“葬”,我们几个孩子看见他时就学他,对着他用唱腔喊叫老“葬”,时常被他追着骂跑,这该是童年时的记趣了。

除了文娱活动外,村里人对节日的庆祝也是满热闹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自不待言,每年的三月三日,传说是西天王母娘娘的生日,对岸不远的小哨直口有一座福寿宫,是一座有着两层楼的大庙宇,里面供奉着王母娘娘,庙宇比较宏伟。每年的三月三日,是庆贺王母娘娘生日的盛会,称做蟠桃会。会期里,县、村的头儿和乡绅们都出来主持,有军警维持秩序。二十九军的大刀队身后背着系有红色长飘带长刀把、皮套包着刀身的大刀,十分威武。

那时每逢会期,从几天前就有来虔诚上香的和逛庙会的,人山人海,市内的各种小商贩都到这里来摆摊设点,庙里庙外吆呵着,售卖各种商品,热闹极了。我关心的则是玩具,可以说是逢节必去,从不空回。使我记忆最深的有两件玩具,一个是下边放一个圆形的玻璃盆,直径盈尺,周高四寸,还有一个玩时竖在水盆当中的玻璃圆筒,直径约半尺,底部有四个约一寸高的玻璃腿儿,均衡地分列四周,筒高约一尺左右,先把盆里放 2/3 满的水再把筒里放 2/3 满的水,然后迅速把玻璃筒倒过来放入已盛水的盆里,借助水的压浮力,筒里的水不会溢出,然后把一个可以掰开在空心中放入一个类似电池的彩色小东西,合紧后像一个小人儿,然后把它从筒底的腿儿部空隙放入水筒中,这时这个小人儿就在筒里的水中向上浮动,浮到筒内的水平面处往上一蹿就倒过来,沉下去,然后再倒过来浮上去,这样上下游动不停,十分好玩;再一个就是一个用铁丝编制的方形小笼子里面放养着四个小白鼠,笼内有供白鼠玩耍的扶梯、车轮、两头扎着花的空心管子和一个小房子,几个小白鼠在里面做着各种活动,十分有趣。

居民自发的活动,活跃了村民的生活,建立了爱村睦邻的和谐气氛(我在村里生活了十一年,从未见过邻里之间呕气打架的),也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受到城西乃至全市和路过此地的人们的赞美,都说这里是一处风水宝地。

WechatIMG254.jpeg
二哥李希彭和同学邵士瑾摄于大觉庵庭院
身后是西客厅前檐1938年

据老人们传述,当年有一位方士路过这里,曾说: “一过小园村渡口,就看到李家的一片大瓦房和相邻的花园村舍,远远望去,一片青灰色的祥瑞之气直冲云霄”,可见当时的大觉庵是多么美好的良居乐土。村民们也为此有意自诩地编过一段民谣,主要的内容我还略记一二:“大觉庵,真威风,东西大井(指村东和村西北的两个由南运河引水而汇成的大水池)两个眼睛,巡捕房(村里的公安部门类似现在的派出所)在西庙(指原来的大觉庵庙)在东,下面的一句不记得了,好像是镇住了什么!本村的绅董李四公(指我的四祖父李廷栋),废庙兴学诲童蒙,花园的把式(指培育鲜花的技术工人)手艺精,玉、棠、富、桂(后面有专题详述)送市中,家家欢乐生意好,×× 乐融融。办票房,办花会,金音法鼓享盛名,一通“老河西”,声威镇全城,北京皇宫挂了号,太后赏旗又赐名……”。

由于当时年幼,孩童们在一起随着大人们传知的音调瞎嚷嚷,那时只知发音不知正字,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就是上边写的这些字句,好在只作为回忆记下来,就不管它的对错了。

image004.png
image005.jpg



《沽水流霞》封面

订阅启事

津沽记忆博物馆特别推出李希闵先生作品《沽水流霞》。该书由津沽记忆博物馆、《天津方言》报联合出品,93岁高龄的著名历史学家杨大辛先生亲自作序,把作者近百年来亲历、亲见、亲闻之事叙诸篇章,以存史流传。

该书已编印完成,仅印百册。希望得到李希闵老先生作品《沽水流霞》的朋友可来博物馆现场或致电蔽馆022-59901270。


李希闵老先生《沽水流霞》系列文章连载

【连载】《沽水流霞》之大觉庵的盂兰会和金音法鼓

【连载】《沽水流霞》之天津外国租界的发生、发展和消失(中)

【连载】《沽水流霞》之天津外国租界的发生、发展和消失(下)

【连载】《沽水流霞》之花乡之首和玉兰之王

【连载】《沽水流霞》之绚丽多彩的鲜花组合“玉堂富贵”

【连载】《沽水流霞》之当年花乡前的南运河即景

【连载】《沽水流霞》之记忆中的回力球场

【连载】《沽水流霞》之难忘的记忆永远的激励

【连载】《沽水流霞》之接待马昆纪实关于崔古柏夫的房地产问题


优惠活动:关注即享6折优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生态梦网版权所有   © 2013-2015 ECODreamers.com     津ICP备14004310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布  不代表生态梦网立场  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