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春江府 滨旅品致鸿熙 中加生态示范区木汐海岸

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查看: 50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萧氏八卦

[复制链接]

53

主题

132

帖子

6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09:3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靳爱祥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341
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一)
本文的主题,是要谈一谈拳法结构的动态问题。
哪一家的拳法动作不是动态的?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问题,正是这样一个看来毫无疑问的问题,据我们几十年的活体对抗实践并伴以理论上的检验,这里面却是大有文章的。它关系到传统武术究竟有没有超越性的东西。一味地强调什么“心、意、气、内力”,是经不住科学验证的!
文章标题的“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意在所介绍的萧氏八卦掌,是未经我的师爷 萧海波 先生 和我的 老师 卢忠仁 先生加以变动的原始传承。至于卢老后来总结、创立的“卢氏结构”就另当别论了。指出这一点,也即是说自辽西葫芦岛虹螺山少林下院传承下来“八卦掌”,原来就已经是在拳法结构上对动作动态上有所演进了。这一点,可以使人认识到,无论官方或名门,在继承传统武术遗产上,并没有把拳法结构的动态演进继承下来,否则现代体育科学就不会蔑视我国传统武术所强调的理论是愚昧之谈了!
下面,本文先介绍一个具体的事例,可以从中一见究竟。
1930年夏天的一天午后,萧海波师爷与我的师伯郭金刚正在家中谈论武术中的一些练功方法及武林轶事。谈兴正浓,就听院子里有人高声喊道:“听说这院儿里有练武的,在哪屋呢?”读者会问了,这是谁啊,说话够冲的。喊话的人姓牛,约三十岁,在天津卫小有名气,是练铁砂掌、铁布衫功夫的。与此人同来的还有一位,是霸州的某通臂拳名家。萧海波听到喊声,透过竹帘往外看,见是俩年轻人,就对门外两人说:“哎,小伙子,练武的在这呢。”就见姓牛的小伙子一马当先,掀开门帘进到屋内。萧海波此时正坐在对着房门的太师椅上,手拿长杆旱烟袋吸烟。牛某见萧海波正在抽烟,说了声:“老爷子,跟您请教一手,这下您有辙吗?”说话之间,抬起右手照着萧的烟袋锅一掌打去。说时迟,那时快,就见萧海波左手握住烟袋杆,由自身左侧向上一个半圆划弧,绕开牛某的来手,用左手连同烟袋杆正落扶在对方右小臂上,右手同时使了一个单托掌,将牛某连同门口的竹帘子,一起打飞到了屋外,躺倒在院子里。与其同来的通臂拳名家,见此情景,赶忙拽起牛某,冲萧海波一抱拳:“老爷子,服了!”说完二人急忙离去。
讲述萧海波的这个事例,主要是通过细细分析萧在“应敌”过程中,所体现“萧氏八卦掌”中的动态结构。萧海波在瞬间同牛某的过招中,使用的“单托掌”是一“化”一“打”,二者一气呵成。萧氏在用烟袋杆化开来方的手掌,搭在了其右小臂上,起身的同时,身体做了一个“子午”式的划弧,这是一“化”。这一“化”就把牛某整个身体牵动了。紧接着,萧海波的身体一个涌锤挒身,也就是“卢氏结构”中讲的身体平行移动,连同双脚的“铲炸步”,右手就打在牛某的小腹上,虽然是单只右手打的,可是萧海波是整个身体的同动,是一个整体结构作用到了一个点上,这是一“打”。
据我的师伯郭金刚讲,萧师爷在整个动作完成之后,连其坐着的太师椅都随着萧的动作旋转了45度。
下面根据上述萧氏的一“化”一“打”,析之如下:
如果拳法的功法锻炼总是“上体保持平直”的话,会出现下列情况:
对方右臂冲进来(拳掌皆同),我方左手化解,或拢或拨或挑或格,这里只有一个情况,那就是我方平时手头操练得硬和快速,届时手疾眼快,把对手格开,化解冲进之手。
如上,这里还要看我方临场时出手化解对手的位置、尺寸等等,都做好,堪称体现了传统武术早期水平,那就是太极拳所讲的“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非关学力而有也。”按照太极拳和形意拳一向被视为区别于早期少林拳的“快打慢,有力打无力”的所谓“内家功法”,在八卦掌于晚清出现不久便被太极、形意二家联合一起视为功法同种。显然萧氏临场所用的不是早期少林打法,如果是的话,萧海波已近80岁的高龄,能临场战胜牛某壮汉吗?
那么,萧氏临场所用,是否就是像《太极拳论》上所写的“察四两拨千斤,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那样,一巧破千斤呢?本文在这里要做的答案是,照样不行的!
萧氏当时是端坐室内,左手握烟袋杆吸旱烟,对方右手击来,萧氏左手手腕由下向自身左侧向上划弧一个半圆,绕开对方冲击的手,使对方这一手法落空,其时萧氏左手(包括所握的烟袋杆部)正落扶在对方右小臂右侧面。在这里,萧氏仅只左臂腕部划弧是不行的,即便是快速划弧绕过来手冲击,落扶在来手的腕部右侧也是不行的,因为照这样的话,虽是自身左手扶住对方右小臂,而对方连同上体的前拥之势,通过萧氏扶着的左手,以上体惯性前冲,,必将萧氏冲压的后仰连同座椅一同倒地的。根据萧氏八卦掌功法原则,腕掌的划弧是连同肘、肩、颈、脊、腰部以及另一臂的相称(虽然刹那间尚未与对手接触)同时划弧,并且所划的弧起止都不是同轴面的方向点,否则任何一处受阻的话,所有部位都会受阻的;不仅如此,萧氏功法原则上,在手臂划弧同时,上体的胸腹朝向面还须转动斜向(当时是朝向自身右前方),根据萧氏桩法上体有前倾之势,这时随手臂的划弧,随上体朝向面的转动(横转),尚有纵面的小幅度的划弧运动。只有这样,才会将对手极大的冲击力“化”掉!如果上体正直不动,按现代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只有做手臂用力的支撑之功,自然是支撑不住的――上世纪30年代,许多武术名手格挡,化解不住西方拳击的直拳冲击,就是这个道理!
上体与手臂、腕、肘、肩等同时转动,是否合于“活似车轮”、“气若车轮,腰如车轴”之论就行?
答曰:不行,肯定不行!试看:
无论二腿如何站立,二脚平行也好,前后步、正丁、反丁、不丁不八也好,二腿三七、四六、五五皆好,屈膝也好,一屈一直也好,只要转换上体的朝向,还不用说朝向或左或右九十度,即使是接近半四十五度之内,那么,腰以纵轴位或左或右水平的移动,遇有来力冲击时,无论手臂做何挑、拨、格、挡、发拳、发掌也是同样,上体依然是腰部承担支撑,是禁不住来力冲击的。上世纪30年代传统武术适应不了西方拳击俯身深入冲击,借用拳谱《太极拳论》一句话说,必然是“率皆为人制”,这是经过上百人上万次实践检验得出来结果的!
考察武术历史演进的由马上持械到步下拳脚的过渡,二马错蹬持长短兵器对抗,二马奔驰方向相反(包括略有偏转)和骑马人持长短兵器转体抡砸或冲刺,当人在转体手持重物向对方发力时,必须是两胯横撑开裆,两胯紧压马背,转体发力,熟谙此法的在萧氏虹螺山学艺时是大有人在的。上述萧氏临场一“化”的同时所发生的中平位单托掌时,两胯横撑转体,整个椅子被带得挪位半尺有余,这是旁观人亲眼所见。所以萧氏传承的八卦掌法,原传就有“周身之力,挒身之法”的功法要诀。夹着尾巴像动物被咬败一样,还有何整体力量而言呢?
本文标题上有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之说,正如开篇所谈“哪一家拳法动作不是动态的?”,这个问题看来好像无法理解,然而,把问题放在武术问题上,却是不难理解的。
自明代中叶“内家拳法”兴起,提出“以柔克刚”以来,继之而起针对先前盛行的鼓气努力、刚疾迅猛,而太极又看到了活体相抗有缓有疾,有顺有背,有虚有实等相对状况,因而选用了古代哲学的“太极、阴阳、动静、开合”等思想以为拳法指导理念,于是在整体、有机、内在主宰等传统的文化思想背景下,顺理成章的便将中国武术遗产的人体运动活动,突出了人体内在方面的锻炼,充实了武术技术形式下的内在的民族内容――这是武术遗产的精华所在,什么体操、舞蹈、技巧等等,仍然只是形式上的东西!与太极拳理论差不多先后,形意拳提出了“内三合”与“外三合”的统一。这些都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里程碑,不只是所谓的“风格不同”。
不管传统武术所谓的“心、意”属于人体运动的心理因素,对人体运动生理系统有所影响,但无论如何也不是决定性因素。至于所谓的“气”,根据 卢忠仁 先生多年的研究和众多前辈及同行们的实践,所谓的“气”,只能是从事运动的活体的主观感受,这种感知的客观实体究竟为何,这就是一个研究性的问题了。
形意拳提出“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的统一。所有这些,填写了武术技术形式下的内在方面的民族内容。这些内在的、有机的、整体的东西,正是武术的博大精深所在。
不管若干有成就的太极拳家和形意拳家,他们练功时并不知道所谓的“气沉丹田”、“气遍周身”、“运气发力”等等,究竟实际是些什么,然而长此以往,再加以不断进行活体对抗的检验,至少在自身内在方面有所调控。因此,他们锻炼的结果,是和早期少林长拳或西方传来的体操技巧质量是不同的。也正是因此,即便是很有成就的名家,在运动人体必须的内外各个要素,也是很难弄清楚的。另外,尽管传统武术发展上演进为双重的、双向的、非线性的、内在有机整体性的人体运动,可以说是有人类以来我民族才有的运动活动上的东西。正常人体的行走站立姿态,也是难以被转换的彻底,因而也仍然带有静态成分――不过,仅只用力平衡的不错,也是能克服力大和快速的!
我在精武杂志2008年第2期中,发表了一篇《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一)》的文章,第3期应该续写《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二)》,但由于许多读者来信、来函询问“萧氏原传八卦掌”里为何还有拳法?拳法的特点是什么?为此,在给《精武》写第3期稿时,临时改写了一篇《原传萧氏八卦掌揭秘》的文章,在这里还请其他的读者谅解!
  下面,我继续从两个方面介绍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仅供读者参考。
  
  一、八卦拳的技术内容:
  
  了解八卦拳种在清代的原传风貌,首先必须对萧海波所传的八卦掌作一个全面的分析。
  萧海波所传的八卦掌共有八个大式,每大式含有七个小式,总称六十四式,合于八八六十四“卦”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生态梦网版权所有   © 2013-2015 ECODreamers.com     津ICP备14004310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布  不代表生态梦网立场  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