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4 14:08 来源:滨海时报
作为中新两国的城市建设样板,中新天津生态城在社区建设方面将新加坡的邻里建设模式与本土社区相结合,制定出符合生态城示范要求的基层社区、居住社区、综合片区三级“生态社区模式”建设规划。如今,这一便民模式也已成为生态城宜居生活的新“名片”。
去年11月,生态城第三社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这让家住和畅园的刘英淑老人原本单调的生活一下子丰富了起来:“傍晚的时候,我可以和老伙伴们到社区广场上跳舞;白天的时候也可以到社区中心做做保健、打打球;每隔上三五天,还可以到社区医院测测血压,跟医生聊聊保健知识。”
刘英淑老人口中的第三社区中心,是生态城借鉴新加坡社会管理模式最早投用的社区中心之一。除了能够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外,这个中心还兼具行政管理、社区管理、医疗卫生和商业性服务等功能,也就是说,居民在这里可以“一站式”解决所有居住问题。
“社区中心是生态城宜居生活的一张名片。生态城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在每个社区规划建设一个社区中心,一共将建10家社区中心。” 生态城社会局局长王学伟介绍说,这10家社区中心的服务半径为500米,服务人口3万人,基本打造出生态城居民的“15分钟生活服务圈”,满足居民所有的生活诉求。
如果说社区中心是生态城社区服务的“大本营”,那么活跃在各个社区里的社工们则成为生态城社区工作的“尖兵”。谈起来家走访的社工,居民李玉翔老人感触颇深:“这些孩子就坐在沙发上聊家常,询问有哪些困难,就像亲戚来家里串门一样。”
“与传统社区工作者相比,生态城社工的工作方式,更主动,也更全面。”生态城第二社区工作站副站长赵文怡是首批赴新加坡培训归来的社区工作者,在她看来,生态城社工在本质上有了角色转变,需要站在居民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开展工作。赵文怡说,为了更及时地了解居民诉求,定期入户走访是社工们的主要工作之一。除此之外,每位居民家中还有一张社工联系卡,通过这张卡片,居民在遇到问题时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专人反映和解决。
“除了社区服务和社工工作之外,生态城还有数字城管、24小时服务热线等便民服务渠道。”王学伟表示,作为新兴区域,生态城有新建城区这一基础优势,可以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借鉴新加坡等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与本土相结合,“新的社区管理模式摒弃了传统模式的弊病,提高社区服务效能,可以捋顺居民自治与政府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居民需要自治的自治,需要政府支持的可获取政府更多的有效资源。不仅如此,也做到了政府服务下移,更好地贴近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