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云山同志2014年1月4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的讲话谈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就是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土壤。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不仅对整个社会伤筋动骨,其实质是一场从体制到思想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涉及各类人们的利益,而且触动人们思想及灵魂。当中国的老百姓面对“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十八大报告语)等等困境时,在面对社会种种压力挫折挑战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给困惑的人们指出一条光明的出路,从而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持续发展获得广泛的支持与长远的成功提供精神支撑。这与中华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圣外王,以内圣之功收外王之效,实是同一道理。对于老百姓来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个人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这也与从古至今炎黄儿女都在追求的仁爱德义的传统行为操守不谋而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倡导,让社会公众找到了核心价值观里的“个人定位”,它为诱惑颇多的多元化时代修炼个人道德操守指明了方向。热爱祖国、报效人民,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是国家公民的应有义务,也是对中华传统忠孝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建立的基石,讲信用、守承诺、公平竞争是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而友善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源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价值观的主体在于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四个方面,那么全社会的文化、道德土壤就能充满营养与活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它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
一粒种子的成长离不开合适的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老百姓的精神家园中生根开花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靠人民群众创造的,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会产生出巨大的社会“合力”,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目标将逐步变成现实。(刘毅强 中央党校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