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标题: 月饼模——中国传统糕饼模收藏中的“楚翘” [打印本页]

作者: callyu    时间: 2017-10-5 10:19
标题: 月饼模——中国传统糕饼模收藏中的“楚翘”


作者寄语:

津沽记忆博物馆,展示百姓旧物,讲述历史故事,传承民间文化,是一件看似平凡而特别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事情。

——王来华

2017年9月30日




台湾著名民俗研究专家简荣聪先生,曾于1999年正式出版了《台湾粿印艺术——台湾民间粿糕饼糖塔印模文化艺术之研究》一书,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传播海内外的第一本专门展示和研究统称之为“中国传统糕饼模”的书。

在书里,作者依据台湾民俗实践,从“年节文化”和“生命礼俗”这两个线索描述了台湾“粿印”的用途。有意思都是,在“年节文化”这个线索里面中秋节对月饼模的使用非常突出,而在中国大陆这个特征同样十分鲜明。从包括台湾和大陆在内中国各地遗留下的传统糕饼模实物看,月饼模实属其中的“楚翘”,不仅数量大,雕刻精美,而且,是作为中国传统糕饼模的一个代表,更加深入百姓的内心。即使在现在,在不少地方的百姓面前,当你说到传统糕饼模时,他们会疑惑地不停摇头,而当你稍加解释后,他们就会说,哦,你说的是做月饼的模子呀!


这是一款清末天津地区的月饼模。中间刻月宫形象,周围刻“暗八仙”,含健康长寿的祝福之意。

这是一款民国时期广东佛山地区的月饼模子,当地称为饼印,除了月宫形象的刻画外,还刻了“九狮图”,生动,精致。


月饼,不仅香甜,而且寓意极好。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余》一书中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月饼很早就是中国百姓们祝福团圆的节日礼物,成了中秋节的一个标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圆,饼圆,家人团圆,是欢庆中秋节不变的节日主题。


以月饼来供月或祭月,是与月饼模使用直接相关的一个祭祖敬神的场景。据熟悉清宫里供月的专家介绍,每逢中秋节的当天下午,紫禁城里会摆置“如意月供”,供奉“月光神码”,即传说中的月神,也称太阴星君、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月光菩萨等,又在供桌的显著位置上摆放一个重五公斤的大月饼,还有两个彩画的圆月饼重叠摆放,另有数个“奶子月饼”由大到小摆成一个宝塔形状。


到了中秋节晚上祭拜月神后,皇帝会按月饼纹饰中的“圆光”(即中间部分)、“边栏”等部位,将大月饼分给周围的人一起吃,而其他供月用过的月饼则会被细致的包裹起来,要留到除夕夜吃团圆饭时再一起享用。在旧时,尽管寻常百姓不如皇宫那样讲究,可是,也有不少人会在中秋以月饼祭祖和敬神。据闻,在山西,中秋节当日,皓月中天,老百姓们会在院里摆上供桌,摆好月饼、西瓜、葡萄、梨果等圆形的供品,开始祭月,老人们还会唱起“拜月歌”: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拜月结束后,全家人围坐一起,共享祭品,同赏明月。吃月饼时,要将大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对没有按时回家的人,家长要把属于他或她的一份月饼认真保管起来,待他们回来时再品尝。


月饼是圆的,团团圆圆的寓意已经很好。可是,古时人们并未就此满足,而是在月饼上再印制图案,求得更吉祥的意义。那么,古代月饼是什么样子呢?迄今为止发现,对月饼上图纹的最早记载来自清末彭蕴章所著《幽州风土吟》:“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从这段文字看,月饼上有广寒宫、嫦娥、玉兔等形象,把嫦娥奔月故事中的主要情节都刻画在里边了。

彭蕴章曾分别在清道光和咸丰两朝做官,最高官职是咸丰朝的兵部尚书,同时,他又是著述颇多的文人,他对古幽州风土人情以及月饼样子的观察和描绘,应该也在这个时期。在他之后,又有满族的富察敦崇先生,其著述也多,而最知名者是含着一段月饼记载的《燕京岁时记》一书。此书问世时间约在光緒32年(即1906),比彭先生的记载晚了几十年。富察敦崇先生除了描述清宫里供月的场景之外,也记述了当时北京月饼模上的纹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置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不管文人们是否有兴趣对月饼模纹饰给予文字的记载,雕刻艺人们倒是很喜欢利用月饼模的纹饰雕刻来施展其才华。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其要点就是在纹饰选择、构图布局、细部刻画等方面植入“月亮元素”。一切与月有关的吉祥故事,人物和情节,都可以搬到模子雕刻中来,在当时最受欢迎和流行的形象,有月宫、嫦娥、玉兔、桂树、菊花以及其他一些吉祥形象。同时,艺人们又多有自己的“发明创造”,使月饼模的图案变化多端,异彩纷呈。例如,月宫里不仅仅只有嫦娥一人,还可以有两人、三人或更多的人;既可以是一个女人,还可以再加上男人。这些都突破了文献记载的“寂寞嫦娥”的形象限定。从团圆的意义上理解,月宫中人物数量多些或者形象更丰富些,是不是可以更好地表现团圆的意味?而从有关传说看,月宫中除了“寂寞嫦娥”外,的确还有“月光娘娘”以及她周围的婢女、随从,她们可以彼此来往。这样一来,月饼模上诸多人物的情况,就有了合理解释。玉兔的数量也可以变化,一只兔和两只兔,都可以;一只兔,就自己用玉杵捣药;两只兔,就两个小家伙相互合作,一起捣药。彭蕴章先生的“一双蟾兔满人间”诗句,也曾指出过出那个时候月饼模上的玉兔原本就是两只。对于在月饼模上刻上月宫名称,也比较随意,既可以直接叫“月宫”,也可以称为“广寒宫”,还可以称“斗牛宫”、“月中丹桂”,甚至干脆把月饼模子所属的点心铺名字刻在月亮宫殿高悬的匾额上面,既求好看、有用,还可以商用,诙谐有趣,用途多样化。

在中国南方以及祖国宝岛台湾,大尺幅的糕饼模相对不多,大个月饼模子也比较少。从器具文化的角度看,或许是使用米粉材料制成像北方一样的大月饼,会受食材软硬的局限,存在着一定的制作难度。或者,又由于南方人更钟情于精巧别致的文化风格,不喜大个月饼的“傻样儿”。当然,这些并不意味着在南方没有专门印制月饼的模子。从收藏到的月饼模实物看,南方一些地方的百姓,中秋节时也会使用各种图案的饼印或粿印来制作“月饼”。例如,有一个潮汕地区的月饼粿印,尺幅很大,双面雕刻,一面刻着“牡丹花开”,而另一面刻着水波上一条跃动的大鱼,鱼的圆圆的大眼睛,眺望着一轮皎洁的月亮。虽然这个月饼印在构图上不同于北方的月饼模,但是,它也足以表现月亮的魅力和中秋的快乐!

从收藏的角度说,你认识了月饼模,或许就帮助你跨进了中国传统糕饼模收藏的神秘门槛。

(本文使用的所有图片均选自作者所著《中国传统糕饼模》一书。此书已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15年初正式出版。该书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




作者简介



王来华,1958年生于天津,祖籍河北衡水(广川)。南开大学77级本科生(政治经济学专业),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所研究员,所长。院“舆情研究首席专家”。中国应急学会舆情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天津市社联委员,天津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等。2006年10月获天津市委宣传部“2006—2007年度‘五个一批’优秀人才”资助奖励(省部级)。2013年2月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2014年5月评为国家二级研究员。长期从事老年社会学、舆情理论和舆情热点问题研究。

主持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级、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其中,国家级:美国福特基金会社会学资助项目(1995-96年度)(已完成并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02BSH040)(2002年始):“城市失业者生活、心态和社会关系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已完成并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5ASH004)(2005年始):“建立社会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研究”(已完成并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4@ZH032)(2014年开始):“舆情表达机制建设与协商民主体系构建研究”(进行中)

主要研究成果:主编《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2003年9月正式出版)一书。此书为国内舆情研究领域第一本学术专著;《城市新贫困问题研究》(2005年8月正式出版);参与主编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建立舆情信息汇集分析机制研究》(2006年11月正式出版);主编《舆情支持与舆情危机》一书,获201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13年12月正式出版,并获评为国家出版基金2014年度“优秀”项目。







『津沽记忆博物馆』设有八大板块,分为民生天下先、租界风云淡、沽上民风浓、铁肩担国运、粉墨人生苦、百年树英才、少年不识愁、津沽记忆长馆内藏品千余件,散发着天津特有的“市民风味”,其交会古今、华洋相杂、庄谐相济,并带有浓郁老天津卫色彩,却又夹杂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辛酸苦辣。

行走在博物馆内,犹如穿行于天津卫开埠至今浓郁的市民小生活气息中,却又品味着经百余年历史升华过后伟岸的“津味文化”。

来到『津沽记忆博物馆』,带您再次走进津门故里。让老物件儿告诉我们这座大都市丰富的繁荣历史文化和曾经蕴含着的浓浓乡土气息。『津沽记忆博物馆』焕发您对脚下这方故土——“东方大埠”天津——深沉的爱。


优惠活动:关注即享6折优惠  








欢迎光临 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http://ecodreamer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