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标题: 中新天津生态城: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打印本页]

作者: 滑轨    时间: 2015-8-17 12:19
标题: 中新天津生态城: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2015-08-14 15:21:43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 记者王敏报道  记者从中新天津生态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生态城充分借鉴新加坡水资源利用的先进经验,确定了“规划引领,生态优先,过程控制,侧重实施,多元投资”的低影响开发和雨水利用原则,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下大雨的时候吸水、蓄水,防止内涝;天气晴朗或干旱的时候又能把吸进去的水“吐”出来加以利用。打造一座会“呼吸”的城,实现城市的良性水文循环。
  ----规划引领
  在2008年成立之初,生态城就将低影响开发和雨水利用的理念纳入到指标体系和总体规划之中,通过指标和规划对海绵城市建设起到引领作用。
  为了量化描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生态城制定了全国第一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提出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其中,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大于50%  、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Ⅳ类水质、自然湿地净损失为零、绿色建筑100%等4项指标,都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要求。
  2008年,生态城总体规划获得天津市政府批复。总体规划提出:“合理收集利用雨水,加强地表水源涵养,建设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在生态城内结合建设项目设置雨水收集处理利用设施,收集雨水主要用于景观补充用水和绿化用水,开展雨水综合利用示范。”
  在总体规划和指标体系指导下,制定水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雨水专项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
  雨水专项规划包括有屋顶集雨系统、雨水渗透、雨水回灌、人工湿地调蓄、开发地下蓄水池等多种途径的雨水利用,达到缓解水资源紧张、消减洪峰流量的目的。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建筑物屋顶、阳台、架空层及空中花园绿化普及率达到80%;覆土厚度大于0.3米的地下设施屋顶应进行绿化;新建工程应将屋顶花园纳入整体规划并按照荷载要求进行相关的结构设计。2009年生态城制定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成为国内首套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标准的强制项中明确,冲厕、绿化、洗车、室外景观等采用再生水或雨水等非传统水源;优选项中明确,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0%。
  2010年生态城制定完成《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标准中明确,应采取措施保证雨水渗透对地下水的补给……场地内可绿化场地应全部用绿色植物覆盖,宜结合建筑采用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全方位立体绿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
  ----过程控制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多个领域,为确保将海绵城市要求落到实处,生态城结合项目建设,重点从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方案、施工图、竣工验收四个环节加强管理。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要求在规划指标中明确非传统水源利用率、透水地面比例等量化目标;在总平面图中明确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地下雨水收集设施等技术措施的位置、范围;在竖向规划图中明确雨水排放、倒流的场地标高。
  在建筑方案阶段,要求在建筑平面图中明确雨水收集设施位置;提出屋顶绿化、立体绿化与建筑平面、立面的结合方式。
  在施工图阶段,要求在室外管网图中明确雨水收集管网的路由和埋深;在景观施工图中对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透水铺装等进行详细设计。
  在竣工验收阶段,现场核实海绵城市的各项技术措施是否实施到位,未按图施工的项目整改达标后方可通过验收。
  ----实施途径
  生态城海绵城市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生态城总体规划将蓟运河、蓟运河故道、静湖三个水系的7.6平方公里水面和2.4平方公里滨水湿地完全予以保留,作为城市禁建区。
  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3年斥资10亿元治理营城污水库,形成静湖。水面面积117万平方米,库容300万立方米,既是城市景观湖,也可用于汛期排涝和调蓄。
  治理蓟运河故道示范段,长度3公里,水面面积60万平方米,完成两岸湿地面积42万平方米。
  三是低影响开发。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渗”——通过种植绿化和设置专门设施,加强雨水下渗,从源头消减径流,去除部分污染物,同时补充地下水。
  透水铺装具有下渗雨水和消减峰值流量的作用。生态城已建成慢行系统77公里,全部采用透水砖或透水混凝土,总面积70万平方米,既可以下渗雨水,又能够提高慢行的舒适性。渗井可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公屋展示中心绿地下方设有90立方米渗透弃流井,并设有渗排一体化雨水管网。
  “滞”——通过滞留设施,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削减洪峰流量,延缓了洪峰出现时间。
  屋顶绿化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对雨水具有减排作用。生态城低碳体验中心、服务中心等项目结合建筑屋顶设置种植屋面和屋顶花园,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下沉式绿地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正在建设的生态城东堤观海公园,设有总长度3公里的下沉式草沟,以及2处用于收集雨水的景观湖。
  “蓄”——收集上游雨水,在调蓄湖中进行沉淀、循环和净化,减少雨水排放。
  雨水花园不仅可以减少和延迟暴雨径流峰值,还可以削减雨水中的污染物,使净化后的雨水得以资源化利用。生态城已建成锦庐生态公园,内部设有两处雨水花园,每年可收集雨水约5000立方米。人工建设惠风溪生态廊道,湿地面积24万平方米,年收集雨水12万立方米。动漫园中心广场景观湖,面积5万平方米,年收集雨水2.5万立方米。
  “净”——通过植物的生化作用和填料的物理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
  人工湿地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同时具备一定的雨水调蓄功能。生态城结合雨水泵站出水口,设置5000平方米人工湿地,用于在汛期处理初期雨水,在旱季净化故道河水体。湿地包括前池(沉淀池)、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三个部分,年处理雨水量约120万立方米。
  “用”——净化后的雨水回用作为灌溉用水和景观用水。
  雨水收集系统将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储存在雨水收集模块中。经过循环净化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景观补水,还可以削减峰值雨水量。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低碳体验中心等8个项目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每年共计可收集利用雨水约2800吨,用于灌溉、市政浇洒和冲洗屋面光伏发电板。
  “排”——经过削峰和净化的雨水排至河道或水景,成为水系的一部分。
  根据生态城雨水专项规划,生态城生态岛片区及周边共计8平方公里为雨水自流排放区,雨水流经公园绿地和生态护岸,直接就近排入故道河、静湖和慧风溪水体。其余26平方公里为泵站强排区,雨水经过市政管网汇入泵站,再经过出水口湿地净化后排入城市水系。排入城市水系的雨水,与北塘水库原水、蓟运河水等其他水源汇合,在水质监测保障机制下,保持Ⅳ类水质标准。随着生态修复不断开展,水体盐碱度将逐步降低,未来可直接就近用于绿化灌溉。
  ----建设模式
  生态城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分为四类工程,即市政工程、绿化工程、水系工程和建筑工程。生态城在近7年开发建设过程中,积极发挥平台公司作用,采用PPP模式拓展投资渠道,保证大量快速的开展海绵城市工程建设。其中:
  (1)市政、绿化、水系三类工程由生态城投资公司(平台公司)投资建设。建成后由政府回购,并委托平台公司下属专业公司负责运营、维护。
  (2)建筑工程由项目建设单位实施,生态城将海绵城市要求纳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统一管理,并出台相应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
  ----下一步工作
  做好2015-2016两年的示范项目建设,包括13条市政道路、4座雨水泵站、8个城市公园、2项水系治理工程、40余个绿色建筑等一系列示范项目。
  通过示范项目建设,可增加绿化面积31公顷,透水铺装面积24公顷(透水路面占道路总面积比例20%),降低雨水综合径流系数0.1,消减雨水径流量10%~20%。
  编制《生态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明确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将城市绿地、水系、市政等专项规划的内容重新进行梳理汇总,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路径和保障措施。
  制定生态城海绵城市技术导则和标准图集,指导后续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
  将海绵城市要求纳入正在修订的《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作为强制项进行管理。
  结合正在开展的中新合作第二批绿色建筑课题《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不同类型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在生态城应用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作者: 大家美    时间: 2015-8-17 14:24
真佩服这个记者!




欢迎光临 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http://ecodreamer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