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春江府 滨旅品致鸿熙

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查看: 34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授权】侯福志:李各庄的故事之三十:知青(下)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355

帖子

14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1 23:24:15 | 只看该作者 |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llyu 于 2018-3-21 23:26 编辑

从1970年到1977年这7年中,我一直在李各庄上小学,其间有两位天津知青当过我的班主任。这两位知青老师的言谈举止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包括知识、品德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现在想来,若不是当初这两位知青老师的教诲和培养,可能也不会有我幸福的今天。除马萍老师外,何玉德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

何玉德是李各庄小学的教师。在我二三级的时候,他担任班主任。何老师身材很高,眼睛很亮,加之平时责任心强、态度严肃,故同学们都怕他。我不爱讲话是出了名的,所以他对我印象很深。有一次,一位叫翟得义(翟宝良)的同学可能违反了纪律,何老师当众宣布撤销他的体育班长职务,并任命我为班长。当时令我十分惊讶。由于获得了老师的信任,从那时开始,我的成绩似乎上升很快。当我父母看到何老师写的评语:“该同学忠诚老实、学习认真、团结同学……”一个劲地表扬何老师。何老师大概在1977年左右返城。

第三队有一个男知青,他叫秦景华,他人长得帅气,脾气也好,大人小孩都喜欢她。暑假时,我们小孩下地打草,经常在地里碰到干活的他,他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记得同学郭继海住河东区唐口新开路平房时,曾找在自来水二站工作的他帮忙破路接管,我那时都二十多岁了,他见到我不但认识而且感觉非常亲切,他那时不过三十几岁,依然风度翩翩不减当年。

因为我父亲是大队干部,所以与知青来往密切,这其中就有一位第一生产队有一个男知青叫朱亚成。朱亚成长得稍胖,他的优点是脾气好,劳动时总是任劳任怨,从不挑挑捡捡,故深得社员群众的爱戴。据我的印象,他好像是第一批回城的知青,当时被分配到了河北区光复道附近的一家副食店工作。我家人口多,诸如红糖、麻将等副食品不够用(需要凭票购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父亲经常去天津找他“走后门”,他总是尽量给予照顾。前些年,朱亚成曾经回李各庄一趟,二十多年过去了,第二故乡已是面目全非。他到我家与母亲唠家常时,提到生产队时还非常感慨。

1977年,也就是文革结束不久,一些有门路的知青陆续返城,而大多数普通知青必须排队等候安置,但每年的名额实在有限,知青的心思开始波动起来。大概是1979年,几乎是一夜之间,李各庄村的几十名知青全都消失。后来人们把知青未经允许返城的现象称之为“胜利大逃亡”。从此,除一人因结婚落户当地外,李各庄村再没有一名知青了。(全文完)

(原载2018年1月23日《天津日报.武清资讯》)



【更多精品文章阅读】

李希闵:《沽水流霞》总目录及序跋

王雅鸣:《大神堂往事》总目录

王雅鸣:《汉沽盐渔文化》总目录

刘翠波:《渔家号子》总目录

姜茂树:《神堂记忆》总目录


作者简介

侯福志,天津市武清区人,1964年11月出生,文史学者、全国国土资源法律专家、知名地热管理专家。曾被聘为《中国国土资源报》法制周刊顾问。曾被河北区政协文史委聘为两届政协委员。2012年受聘担任天津档案馆“天津近代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员。自1986年开始从事文史研究,已出版个人专著7部,即《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大地史书——地质史上的天津》《桑梓纪闻》《刘云若社会小说经眼录》《津沽谈往录》《沽水旧闻录》《津沽乡情录》。此外,天津记忆团队刊印《天津记忆》个人专辑2部,问津书院刊印个人《问津丛书》3部。参与和平、河西、河东、河北、武清五区政协20余部文史资料编辑撰稿工作。先后应邀在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图书馆、天津档案馆、天津问津书院、天津图书大厦、今晚报社、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等单位、天津广播新闻台等单位邀请做公益讲座或做专题节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生态梦网版权所有   © 2013-2015 ECODreamers.com     津ICP备14004310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布  不代表生态梦网立场  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