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学校叫南开》在津举行开播发布会,总导演祖光直言该片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和...
《有个学校叫南开》在津举行开播发布会,总导演祖光直言该片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
立体展现天津文化厚度
本报记者 刘桂芳
三年前,纪录片《五大道》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引起轰动。三年后,由《五大道》团队打造的又一部精品力作《有个学校叫南开》,即将于12月18日在央视纪录频道和腾讯视频首播,12月22日天津卫视开播。昨天在津举行的开播发布会上,总导演祖光首次披露了拍摄期间自己的心路历程、所思所想。
为查史料买了一吨书
在影视制作逐渐进入程序化,三个月拍完一部几十集的剧已成为常态的当下,花费两年多时间拍摄、制作一部只有6集的纪录片,似乎显得有些落伍。但祖光团队就是这样甘于寂寞,光是前期调研、挖掘材料、研判、筛选、提炼这些开拍前的工作,就进行了一年半之久。
祖光说,作为一部历史人文纪录片,《有个学校叫南开》有厚重的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全片从历史发展长河的大视野,把南开学校放在百年中国艰难坎坷的特定历史环境中,放在世界历史的大坐标系中,去看待南开学校的意义和价值。把南开学校的命运和严修、张伯苓为代表的旧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把这个学校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独特贡献彰显出来,把近代天津领风气之先的历史地位呈现出来,这构成了该片的独特的历史价值。祖光透露,两年的拍摄期,工作人员走遍大江南北,还远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地探访当事人、历史见证者、专家学者上百人。片中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也挖掘了很多鲜活的历史细节,“我们查阅了海量的史料,除了到图书馆、资料馆借阅,节目组自己买来的相关书籍至少有一吨重”。
直击“钱学森之问”
祖光说,《有个学校叫南开》最大的亮点就是故事精彩。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大事件里裹着小细节,环环相扣。同时,这些故事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南开精神最主要的核心力量,就是爱国主义。无论是‘允公允能’,还是‘知中国,服务中国’都在讲爱国。我相信这部纪录片播出后,片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也会激发观众们的爱国情怀。”祖光认为,这部纪录片还将给人们带来深深的理性思考。这部片子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但它处处都在直击“钱学森之问”,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出世界级、大师级的人才。
“麻花结构”驾驭庞杂题材
祖光介绍,《有个学校叫南开》不是讲一个学校的历史,而是借学校的历史讲百年中国的历史、讲天津领风气之先的那段历史。拍摄中,祖光团队用“麻花结构”的拍摄方式,把庞杂的百年中国的命运、近代天津的城市命运、学校的命运以及严修、张伯苓这一代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这几条线索拧在一起讲,祖光将其称为“麻花结构”。
祖光透露,“麻花结构”这种讲述历史的方法,还是祖光团队在拍摄《五大道》的时候摸索、总结出来的。“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历史人文纪录片,适合记录复杂的思想、复杂的历史背景。大题材、大制作这种方式,多线索、多条故事线,像拧麻花一样形成完整的叙事链条”。
祖光说,如果说《五大道》当时的巨大传播效应,让全国观众看到了天津这个城市的文化魅力,那么《有个学校叫南开》会让观众看到天津更深、更高的文化层面。“学校不仅仅是教和学,应该培养未来。我觉得这个片子应该给观众更深的思考,更立体地看天津文化的厚度,更彰显天津的文化自信。”
转自:今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