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家长正在“杀死”负责任的老师
这几天心绪颇不宁静。是该写点什么了,为别人,也为自己。11月12日,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的鲍方老师被自己的学生罗某杀害,让多少同行辗转难眠,不敢相信?让多少同行心有戚戚,反省自己。
谁再鞠躬尽瘁,保你死而后已;谁再铁面无私,谁将是下一个鲍方!
一句话反复在脑海盘桓不去:
我鞠躬尽瘁希望你有出息,你心怀怨恨从不感激。
我顶着压力严格要求你,你一言不合挥刀刺出去。
时代巨变,身在漩涡之中的我们,真实感受到:老师,越来越难做了!
话说这两天,我的班级群里发生一起“怒怼”风波。
一个家长在班级群里发难,称孩子被班上五个孩子打了,要老师们关注、要相关家长关注、要提出批评,要给说法,否则要亲自教育。
言辞过激,暴躁,粗鲁,傲慢、无礼,在100多人的老师家长群里,着实令所有人不舒服。
作为班主任,我答应明天处理,并让他不要往工作群发。
不料,家长并不善罢甘休,连着几条信息补刀:
他孩子是转校生,小孩没有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希望你们也要多关注小孩的成长过程!这样所有的家长都会感恩老师!不是像你这样的处理方式和说话态度。
当老师要具备强大的包容胸怀和强大的责任心态!遇事多交流!不要总是指责谁对谁错!要解决问题!可能我说的话不好听!但我相信应该是所有人的心声!
好多人觉得怕得罪老师不敢说!怕老师会对自己的小孩有报复心理!但我不这么认为!教育得好不好是老师的责任、家教得好不好是父母的责任!
遇上这样“剽悍”的家长,只有吐血三升……
输入,删除,再输入,再删除……
想我陈某人混迹网络十几年,嬉笑怒骂、快意恩仇,一言不合开撕刷屏的事也做过,无论手速、词汇量、语言组织、犀利度、抖机灵……我秒他。
但这里不合适!
在群里,我只回了六个字:好吧我无话可说。
对自己的老师大加指责,绝对是给怀着教育情怀、敬业无私的老师最沉重的暴击。
顶撞、羞辱老师并不是一种光荣。这种恶意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孩子,你的不敬会进到孩子的耳朵里,成为她行事的准则,教育没有敬畏,效果为零。
第二天,我问清了六个孩子的情况,不是五个打一个,这女孩先后和班上几个男生疯闹,你打了我,我推了你,你踢了我,我用水壶打了你,你弄了我的书,我划了你的本子……
我问,你光说别人打了你,你也打了别人怎么不说?
她哭,“我妈妈没问这个。”
事情很简单,哪里配得上前一天家长在群里的滔天怒火?
每一个孩子的处事方式,都是父母处事方式的折射。孩子年幼,良知未泯,最怕家长护短,行为习惯在在歧途上越滑越远还不自知。
无独有偶,这天黄陂某小学的一个班级聊天群也被人发到网上。
一位代课老师贴了一张考了2分的试卷在班级群里,并称这是自己从教以来的历史最低分。老师做法妥不妥,各有说法。
家长认为丢了面子,把截图发网上,让围观群众评价。令人吃惊的是,网上留言一片骂声,几乎都是骂老师。大致都是教出2分的孩子都是老师的错,老师没有教好。
这年头,涉及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纠纷的,只要闹出轩然大波放到网上,都是老师的错,领导找你谈话,组织找你谈话,甚至降级、调离、开除。
这世上老师是唯一不带私心为你孩子好的人。无论哪个学段的老师,都希望都努力把你的孩子教好。但刀在手,木料也很重要啊。
但是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让所有家长满意。
你们忘了,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家长支持老师就是支持孩子的成长。
曾经有位90后小姑娘,怀着极大热情教书、辅导孩子,努力提高孩子们成绩。
孩子们的作业完成的好,她会奖励他们小零食,没有完成的会发出通知,告知家长督促完成。
这之后一天,小姑娘发全班作业都完成了,就是xxx没做,结果家长立刻发一张孩子的图片过来,“可怜的孩子都抑郁了,能不能不谈学习?我只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
后来,家长又是发带孩子旅游的图片,公然不完成作业,又是各种鸡汤文,俨然批评小姑娘的教育方式不对。
小姑娘很受伤,她问一位年长的老师:“为什么我尽心尽力提高孩子成绩,家长不领情,还唱反调?”
这位资深老师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就会越成功。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那位年长的老师告诉我,很多家长喜欢对新教师的教育指手画脚,甚至以专家的口气来“教训”老师该怎么做,其实没有分寸感。
老师们的业务水平自有师范院校培养,进入工作单位还有资深教师“传帮带”,还有学校的教学研讨和定期业务充电,普通家长,您到底哪里来的谜之自信教老师?
还有不要拿国外的教育和国内比,除非是投胎小能手,爱读读,不读啃老或者出国,否则,还是在该吃苦的年龄吃苦,该读书的年龄拼命读书,此外没有捷径。
教育大数据显示,读书不苦,也不是那么快乐,但,不读书的人生那才是真苦。
家长护了一时,能护ta一世周全吗?
所以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配合老师一致教育。
《摆渡人》里迪伦问崔斯坦:“护送所有这些人,带着他们长途跋涉,穿过荒原,然后看着他们消失,穿越过去等等等,这趟下来一定很辛苦,我相信他们中间有些人并不值得你去这么做。”
“开始我真的有想过这个问题,这是我的工作,我做就是了,保护每个灵魂平安无恙,似乎这就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过了很长时间,开始看清一些人的真面目,我不再对他们同情怜悯,我不再对他们和颜悦色,因为他们不配。”
灵魂摆渡人尚且如此,何况老师?我们也是人,不是神。受了委屈会哭,流血过多会死。
回到19年前那个骄阳似火的夏日,我们穿着白衬衣,一脸认真,虔诚地举起自己的右手。
作为光荣的“准老师”,我们在国旗下宣誓:“准备着,为了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奉献钟生。”
言犹在耳,热血未冷。那是光荣与梦想啊,每个立志教育的人,都是天真的理想主义者,每一个立志教育的人,都是笃定而坚持的人。
很多老师一辈子没名没利,默默无闻,走出的一届届学生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站在讲台上慢慢老去》是我读过最温暖的诗:
就这样站在讲台上慢慢老去/
我依旧喜欢和孩子们一起/
阳光撒满他们的笑脸,幸福映在我的心里/
我们在讲台上慢慢老去/
夕阳下批改作业,灯火中踱步回家/
洗衣做饭,不紧不慢/
我们在讲台上慢慢变老/
老了,就愈发思念开满槐花的故乡/
池塘清如许,有鱼也有狗/
我们在讲台上慢慢变老/
喜欢看余秀华写诗,喜欢听姜育恒的歌/
听着听着,就落泪。
当有一天,老师不再热血,冷静而理智,清醒而默然。做看起来正确的生活,给无可挑剔的答案,说无关厉害冲突的话,像钟摆一样规律平静,像老井一样深邃无波,那才是全社会的悲哀。
而多少家长,正在杀死负责任的老师! 现在的教育现状是 老师不敢管 父母管不住 但是等孩子将来到了社会 社会的风波会把您的孩子管理地服服帖帖。教育没有敬畏,效果为零,现在有太多的家长动不动想凌驾于学校之上,凌驾于老师之上,殊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正在破坏着孩子对学校对老师的敬畏。
家长之间应多沟通,不要什么事都找老师,自己能解决的自已办。老师不是你家保姆。
中国有2000多万教师,其中中小学教师有1500多万,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教师中不乏败类,但影响极坏,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再加上不良媒体的炒作,似乎老师都在有偿补课,都在吃拿卡要,其实教师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大部分工作认真负责,但是收入一般,生活憋屈,承受着社会、家长和行业部门的各种管制、谩骂、指责。这个行业也将像医生行业一项走向另一个低潮。高素质的孩子不会当老师、当医生。将来整个社会的医疗教育如何,想想就知道了。 很多家长质疑教师,是因为觉得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性不高,自己也能有一套一套的理论(当然是道听途说,没经过思考研究,或者是基于自身的个体经验),可是,一个现象是行为习惯好的学生家长往往不会随意质疑教师,而是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家长爱否定教师的工作,虽然不意味着教师都是称职的,但作为孩子终身老师的家长言传身教没有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只能说明你的认知与习惯是错误的,质疑教师的同时,不更应该反思自身吗?教师的权利是有限的,但不能承担无限的义务。有些事情是教师的个人问题,固然需要批评惩处,但是有些是制度或国情使然,教师也是受害者,把矛盾转移到教师身上显然是找错了目标。有些家长期望教师去改变一些不合实际的现状,矛盾在于一方面不认可教师的专业地位,却又提过高的要求;一方面对教师缺乏起码的尊重,又期望他们成为某种英雄 或超人去改变好自己的孩子。在孩子身上,擅长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人,玩的只是零和游戏,没有赢家。 真正从事了教育事业才知道其中的苦,别人都羡慕老师的两个大假,可谁知道我们是用操心和责任换来的,致那些从事教育事业兢兢业业的老师们,我们就是干的良心的事业,努力让孩子们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快乐成长!
老师成为弱势群体,孩子们真的就成放养了,成功的孩子背后必然有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否则结果智者自然明白。。。
这女孩先后和班上几个男生疯闹。。。难道不应该是家长怒怼家长么?
家长跟老师打架,最终受害的只能是孩子,别的不用说,忽视你家娃就够你娃受得了。
多沟通,增强相互信任。 既然教育是良心事业,那就凭着良心把它好好干好,当您认认真真地干这些事情时相必大家也能看到,当然免不了有个别家长不理解,这种事情在哪个行业中也会出现,不仅仅是在教育方面!但是口碑是多数人给树的,绝非个别人!我的孩子现在就在上小学,我对孩子的语文老师李老师特别感激,但我相信李老师绝对不是仅仅对我家孩子负责,她的那种认真,负责的做事风格一直就让我感激!但这些话仅仅是藏在我心底的话,说这些是想告诉您,做好自己的,公道自在人心!您做的好了也许会有好多像我这种在内心十分感谢你的家长!加油!http://www.ecodreamer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19.png
毕业多年,依然记得那个时候的口号:五讲四美三热爱。谁说洗脑没有用,我都孩子爹了到现在还记得。可是现在口号与时俱进的同时,教育孩子的方式更是多样化,如此多样化的教育就让收教育的孩子自己去体会,学习,融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