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读心得】从对话中找到共鸣|佐藤可士和&天野祐吉《可士和式》
原创 2018-04-23 孙谦 从对话中找到共鸣来自一本书房 因书店结缘,得知一本书房在做涉读计划,虽力薄识浅,愿尽轻轻之力,推动人与书的相遇。 本期我推荐的是设计师佐藤可士和和天野祐吉老师的对话录:《可士和式》,这本书是我去年认识的一位灵魂密友朱静雯的译作。 佐藤可士和和天野祐吉老师 她说:“Sally,我想送你一本书。”我说:“好,Vanca, 这是我的地址。” 是的,这是我们认识最初的对话。爱书的人,没有猜忌,没有客套,大家心里都是彼此爱书的模样。 我想,Vanca 是懂我的,这本书只有150页,装帧用了少见的毛边技术,这大概是可士和的意思吧,因为要一张张手动裁开才能阅读,所以读每一页都不太容易,这样,对于我这样的拖延症患者,只有会认真读过之前的内容后,才会被迫动手去裁开下一页。 前前后后,一本书,读了三个礼拜,地铁上、喝咖啡时、午饭后、睡觉前,都会拿出来读,每次并读不了多少,并不是文字晦涩难懂,而是佐藤和天野的对话,总会让我有:"原来是这样啊"或者"说得太对了"之类的共鸣。 看到佐藤说:"不,失败什么的是不存在的。自己认为对的时刻,自己决定要做什么的那刻,在那个瞬间就已经成功了。这样的话,结果是什么都不重要。所以不存在失败。""失败是什么呢?就像刚才天野先生说的那样,去了自己并不认同或不能接受的地方。也就是说做决定的时候,一定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是啊,失败就是去做了自己并不认同或不能接受的地方。我曾为了一份工作,去做自己不适合的事情,把自己变成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两年的隐忍却换来了失败的结局。 天野说:“创作出来的作品,设计出来的形象,就像过去就有的一样" 天野说,他写的绘本,用了"很久很久以前"作为开头,读起来,就像这个故事过去就有一样。”说出这样的话,真的不得了。我们天天讲创新,要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要改变自己的旧习惯,要改变吃穿住行,仿佛过去的,都是错的。一定要打破、再造、创新才是对的。 这样的观念,我也执有很长的时间。今天看到这段话"就像过去就有的一样",才明白,创造不一定代表一定要创新,创造要得到大家的认可,首先要符合大家的预期,就像过去就存在一样,接受起来才会变得容易。 天野说:"想像力并不是从零开始创造出什么东西来的能力,而是将已经歪曲了的东西还原的能力。" 谈到优衣库的连锁店,以往的经验总是要大量复制,快速输出,反而造出千城一面的无趣景象。"优衣库的全球战略并不是把所有东西做成一样的,而是充分展现出当地的特性,打造不一样的园地。"在巴黎开出巴黎店,在纽约开出纽约店,在涩谷开出涩谷店,"各个分店都有各自的园地,既有共通之处,又会产生不同的氛围。" 同样,可士和的作品也突破了将广告当成“作品”来看的常识,而是营造出了“空间氛围”。“氛围”不可能被装饰画框里,反之,却可以营造出氛围从框里不断源源流出的感觉。佐藤可士和为古典音乐老字号——KAJIMOTO音乐事务所做的品牌推广。新的设计打破了以往严肃刻板的形象,像积木一样灵活排列,将KAJIMOTO的可能性和挑战性用理念表现出来。 佐藤可士和为SMAP乐队的专辑We Are Smap所做的推广。从CD封面设计到演唱会商品、户外广告设计,在各种媒介上宣传SMAP,而不仅限于传统的海报、广告牌。 这段话,也让我联想到我的行业,我是一个书店从业者。今年是我从业的第十一年。之前做书店,只想到要怎么把书摆得好,卖得好。但却从没想过要做一个氛围出来。直到15年看到日本的茑屋书店。 增田宗昭说茑屋书店是“生活方式提案店”,苏州凤凰的曾锋老师对此做出了他的理解:“什么是提案,我的理解是根据出版物中蕴含的知识点或价值点,按照对消费者生活需求的大数据分析和消费者自我价值实现的直觉判断,通过书店工作人员的编辑加工,然后将相应的出版物在书店空间内展示呈现、并且组织与这些出版物提案接近的生活业态,呈现给消费者的过程。”书店只有在空间里将书做为设计的元素,并进行自己独有的创造和组合,才能为读者进行提案,才能吸引读者进店。 对于我来说,一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人与人的连接。一个书店,就是承载这些连接地方。 涉读书籍作者: 佐藤可士和 / 天野祐吉出版社: 臉譜出版社 关注一本书房一同分享好物 添加“小书童”进群备注“谈天说地”
一本书房
页:
[1]